央广网武汉2月19日消息(记者肖源 左艾甫 雷恺)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从1月28日开始,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进行了全方面的病区改造工作,这家综合医院被改造成为一所“专科医院”,全力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今天(19日),这里又传来好消息,继三天前(16日)有10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后,又有超过30位重症患者康复出院。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接收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也是各省医疗队重点支援的医院。在众多的援军中,有一支队伍来自陕西。在救治的这段时间里,陕西重症医疗队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认识?积累了哪些救治经验?

  2月2日抵达武汉以来,一些变化正在发生。陕西省第二批医疗队队长、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马现仓说:“刚开始来的时候病人都特别重,要求住院的病人很多,床位确实有限。随着我们到了两周以后,我们的感觉是,第一病人数比原来要少了。第二就是危重患者的危重程度减轻了。”

  昨天,经过11天的治疗,陕西省重症医疗队接管的协和医院西院区50张床位的病区里,第一位重症患者康复出院。重症医疗队队员、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周博,是第一个进入病区的人。他表示,从这些天的临床实践来看,大家对这个病的认识更清晰,这也就意味着,医护人员在对症施治方面,把握更大。他说:“现在我们开始研发药物,实际上很多药物还没有用到临床中来,而且很多药物也只处于实验、试验阶段,真正对症的、非常有效的药物可能还不存在。在临床中,我们分为轻症,中症、危重症。对于轻症患者,我们给予一定的口服药物加上一些对症支持,可能会让病人多休息、多喝水,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吸氧,做好隔离、做好防护,没有必要那么担心。现在方舱医院有大批的病人已经出院了,实际上轻症转重的病人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并不是普遍现象。”

  周博认为,从临床经验来看,轻症转重症的比例很小,重症转危重症的,更是少之又少。而老百姓对这方面的担忧,主要还是来源于对未知病毒的恐惧。周博说:“老百姓觉得自己得了重症就很严重。很多病人都还问我怎么会变成重症?实际上重症的病人也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我们对重症病人的定义是血氧饱和度小于93%,一般来说,现在很多病人通过鼻导管吸氧,就能够达到他全身的供氧状态。所以说对于重症的病人,如果我们普及相关的一些知识,就算没有床位,我们给他吸氧,再给他一些营养上的支持和一些简单的抗病毒药物,让他们把心态调整好,重症发展到危重症就会是很低的一个比例了。我们现在病房里面的重症病人,其实就是通过鼻导管吸氧,加上一些营养支持、中医中药,以及一些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如果有一些病人合并了细菌感染,我们可能加一点消炎药,这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治疗,并没有给他用很多药物。我认为这主要还是看病人自身免疫系统的恢复过程,而我们给予病人最多就是呼吸支持,另外就是心理的支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周博表示:“不可否认,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需要给他用呼吸机,如果说用无创呼吸机就能够维持的话,我们就用无创呼吸机。如果这种呼吸机维持不了,就需要给病人插管,管子外面的呼吸机把氧气直接打到病人肺里面。至于这个病人能不能维持下来,自身免疫力的作用影响会更大一些,因为现在我们并没有特效药。”

  没有特效药物,是不是意味着,一旦感染,就凶多吉少呢?周博认为,事实上,有不少病毒或者疾病,目前都没有特效药物,但人们却并没有那么恐慌,比如甲流。他说:“从前的甲流、乙流让大家很恐慌,但是现在得了甲流、乙流也没什么。实际上对于甲流的病人,我们更多的也是对症支持,只因为甲流病人的病情可能比较轻。目前(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比较多,它确实会比甲流引起肺炎的可能性要高。如果甲流的病人仅停留在上呼吸道感染的阶段,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一类病人,都会累及肺部,也就是说会得肺炎的情况。现在我们的50个(重症及危重症)病人,经过两周的治疗之后,会有很多(病人)陆续出院的,这都是在我们预期以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