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3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见习记者郭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2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我国宇航发射将继续“超级模式”,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将完成收官或正式启动,多个宇航型号首飞在即,发射密度再创新高,有望首次达到“40+”,向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

  2019年,中国航天继续阔步前行,34次航天发射蝉联世界第一: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北斗导航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建成、快舟一号在同一发射场间隔数小时连续发射等,特别是年底,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也就是“胖五”,成功将实践20号卫星送入既定轨道,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更为后续多项重大航天任务的发射开了一个好头。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这次任务的成功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具备发射更重的航天器、将航天器送向更远的深空的能力。

  “标志着我们长征五号研制任务的结束,投入到正式的应用发射阶段。后面还有重大的任务工程等着它,包括首次火星任务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也为我们新一代运载火箭序列化、模块化,特别是新型动力、无毒无污染动力的验证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艳华说。

  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今年,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多型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将相继迎来首飞。“难点是确保发发都圆满成功,这是我们最大的任务,也是最大的难点,也是我们需要克服的。”

  在“胖五”的助力下,探月三期今年有望圆满收官。

  今天(3日),正值嫦娥四号探测器月背着陆一周年纪念日。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昨天(2日)14时11分和20时30分完成第十三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顺利进入月夜休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嫦娥四号巡视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温博介绍:“在第十三月昼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实现跨年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状态进入2020年。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开展既定的科学探测。‘玉兔二号’月球车在巡视期间对多个探测点进行科学探测工作,搭载的红外光谱仪对一枚月表石块进行了成像和红外探测,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截至目前,‘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357.695米。”

  按照我国探月工程规划,探月三期要实现“绕、落、回”三步走(三期)目标。今年,“胖五”将搭载着嫦娥五号奔向太空。吴艳华说,作为我国首次月球表面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在月球上的落点位于月球正面西北方向,约为东经59度,北纬43度。他说:“最后‘回’的标准,是以今年年底左右,嫦娥五号到月球正面取样回来作为标准,这样三步就算完成了。”

  今年,乘坐“胖五”,我们还将赶赴一场“火星之约”。火星探测器将配置13个载荷,其中环绕器配置7个载荷,火星车配置6个载荷。除了火星环境的未知艰险、复杂多变,要完成我国计划在一次火星任务中的“绕”“落”“巡”三大任务,难度也非常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表示,随着火星探测的成功,我国将跻身航天强国行列。

  从北斗来看,2019年12月,我国所有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中国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按计划,今年上半年还将发射北斗三号最后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比预定目标提前半年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

  王平表示:“北斗全球组网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后,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是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范围,由区域走向全球。”

  另据民航局空管办副巡视员刘连喜介绍,2035年底,北斗系统将在民航实现“全覆盖、可替代”。他说:“到2021年底,基本实现北斗系统通用航空低空空域定位及监视应用,完成北斗系统运输航空器追踪监控及授时应用典型示范;到2025年底,全面实现北斗系统通用航空定位、导航与监视应用,基本完成北斗星基增强系统运输航空定位导航应用;到2035年底,构建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与GPS等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双频多星座GNSS技术应用体系,逐步实现北斗系统民航行业应用‘全覆盖、可替代’。”

  除以上所说,今年航科集团还将完成亚太6D卫星、集团公司卫星互联网融合试验星等商业卫星的发射,并实施多型装备型号飞行试验任务。全年整体发射有望首次达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