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聚焦近期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考古发现。四项考古发现均揭示出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文化交流,为研究丝绸之路中古时期民族关系史、物质文化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资料。

  乌兰县,处于青海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位置,向西北通往敦煌,进而通新疆,向南则可通拉萨,即唐吐蕃时期的复兴地带。位于乌兰县东郊的泉沟一号墓依山面水、在山丘斜坡之上,是典型的吐蕃墓葬。社科院考古所乌兰县泉沟墓葬发掘领队仝涛说,泉沟一号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绘制精美的壁画,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壁画墓。他介绍:“壁画是这次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墓室前室的砖墙上,主要绘制有武士牵马迎宾、宴饮舞乐、狩猎放牧等,墓顶上绘有各类珍禽异兽、祥龙飞鹤、日月星辰等图像,后室的绘画内容包括狩猎图、帐居图。帐居图有汉式的建筑,还有当地流行的帐篷。这说明墓主人生前的财产是多方面的,非常丰厚。”

  据了解,壁画墓在汉文化区非常流行,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尤其是吐蕃统治时期,这显示了该墓葬的与众不同,对探讨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状况具有重大价值。仝涛说,在清理墓室中的壁画时,考古人员发现后室西侧木椁外墓底坑壁上一块断痕的木头,木头的后面竟然是个封藏的暗格。打开暗格,他们看到其中内置一长方形木箱,箱内端放着保存完好的鎏金王冠和镶嵌绿松石金杯。

  仝涛说:“墓葬内设置密封的暗格,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说明它对墓主人的价值极高,而且兼具神圣性。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王室有密切关系,曾经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由此也可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这个区域对于吐蕃、对于唐朝的战略价值,我们要重新认知。”

  据了解,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历代王冠极少出土,均被盗扰严重,或保存极差难以复原。或许正是暗格的存在,保住了这尊墓主人珍视的鎏金王冠。

  与乌兰县相连的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发现墓园、排水设施及墓祠等建筑基址,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发现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而在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发现了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出土的大量遗物,充分展现了吐谷浑王族丧葬制度和习俗。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四个发现中唯一的一处古代军事设置,初步推断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设军事设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新军说,考古发现填补了历史文献中关于唐代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为了解唐代边塞生活和军事管理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治和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

  胡新军介绍:“出土的文书数量比较多,保存完好。从出土文书内容看,士兵主要来自中原内地,三年一代,如立军功就发布告示,可免除一些徭役。烽燧的修筑年代为唐代,年代在公元700年左右,烽燧中出土的文书和木牍纪年均为开元年间。”

  古代丝绸之路,既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之路,也是文明交流的伟大桥梁。无论是乌兰墓中兼具汉藏文化的精美壁画,还是都兰出土的带有浓郁中亚、西亚风格的遗物,无论是甘肃一座吐谷浑王族墓葬的规制,还是新疆出土的文书木牍,无不揭示着当时的繁华与文化交融,也为后世打开一扇观察古代丝绸之路的全新窗口。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这些发现非常重要,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研究这些地区的交通、文化、民族、历史等都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也是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