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风云变幻中,我们的经济增长定力十足。国家统计局今天(14日)公布,10月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市场销售、投资都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出口由降转升,网上销售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而新增就业更是提前实现了全年目标。

  虽然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但我国经济增长依然具备很多有力支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从判断宏观经济常用的四个指标,也就是增长、就业、物价以及国际收支来分析,总体上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首先,三次产业持续发展。刘爱华表示:“农业生产今年总体形势比较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同时农业生产结构也在持续调整。其次,从工业看,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与前三季度是持平的;再次,从服务业来看,1-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也与前三季度持平,很多服务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

  同时,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国内需求稳步扩大。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与前三季度基本持平。日用品类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和消费升级相关的一些商品,包括通信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居民消费总体比较活跃。刘爱华介绍:“投资增速目前大体稳定。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比前三季度略有回落,但是内部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包括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都保持14%左右的增长,为新动能的成长壮大增强了后劲。”

  保就业就是保增长,前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已经完成1193万,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预期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10月份是5.1%,比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指标却不断传来好消息,这是怎么回事?对此,刘爱华解释说,这与经济总量扩张带来的增量效应和结构调整因素有关。刘爱华表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带动就业两百万左右。实际上,6.2%的增速应该能够带动1100万到1200万之间的就业总量。第二个这些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在巩固,相对工业来讲,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更强。第三个原因,目前支持灵活就业的新业态越来越多。而且近些年来,我们对创业创新的政策激励也越来越多,所以灵活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

  此外,就业的变好也与稳就业政策的作用有关,今年我们把就业优先政策放在宏观政策层面,效应在持续显现的,尤其是对解决重点群体的就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刘爱华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在逐步好转。10月份,20-24岁之间的大专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以上,对整体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贡献非常大。”

  物价问题关系到百姓的菜篮子,10月份当月物价涨幅有所扩大,刘爱华说,这主要还是受到食品价格尤其是食品价格中的畜肉类价格、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从1-10月份整体来看,CPI同比上涨2.6%,仍然在年初预定的3%左右的预期目标内。刘爱华说:“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恢复生猪生产工作,最近采取了多种措施保供稳价,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猪肉供应,及时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的机制,加大对困难群众的生活补贴,保证困难群众生活不受影响。随着恢复生猪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落地,生猪产能会逐步恢复,猪肉价格将会逐步企稳。”

  最后看外贸。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速持续下降,在世界经贸增长萎缩的状况下,10月份出口比上月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从上个月同比下降转为10月份的增长2.1%。从1-10月份看,进出口增长2.4%,出口增长4.9%。刘爱华表示:“外贸结构也是持续优化的,1-10月份一般贸易占比59.3%,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同时民营企业进出口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从外资看,1-9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5%,保持了一个比较快的增速。另外,外汇储备也比年初增加,继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刘爱华强调,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逐步显效,有助于把我们中长期存在的机遇和优势逐渐发挥出来,未来增长的势能将逐渐蓄积,我们对未来经济保持稳健、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完全有信心的。刘爱华说:“这种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继续增加,国内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下一阶段,全力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