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暑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 “游而不学”现象亟待规范

2019-08-04 15:5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正值暑期,不少中国孩子又踏上了游学之路。近些年,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市场上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各种游学产品层出不穷。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游学市场上最受学生和家长青睐的是“暑期插班营”,号称兼顾“游”和“学”,但不菲的价格背后,到底是游还是学?游学的“含金量”由谁来认定?家长们又该如何选择?

  安徽学生朱天昊在去年暑假曾有过一次海外游学的经历,这场游学的目的地是英国,为期14天,花费2万9千元。他说:“有约克、爱丁堡、曼彻斯特、伦敦这些大城市。作为一个球迷来说,我觉得去球场圣地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非常难得。”

  记者在一些在线旅游网站和留学机构了解到,众多在今年暑假期间出发的热门游学团,价格都在3万元到4万元起,这些游学产品相比较纯旅游产品平均要贵三成以上,但预定量却在连年增长。某培训机构教师夏清介绍:“假期的研学,英美是主流,去这两个国家的人都挺多。英国相对好一点的就是,他们的寄宿式学校比较多一些,安全性会稍微好一点;美国有一些大学会提供插班的课程。”

  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小学生的游学产品,在内容上分类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到国外知名高校的游览和交流;二是插班式纯学习类游学;三是半研学半旅游的体验式游学;四是夏令营和冬令营式特色游学。面对这些价格不菲的游学产品,给孩子带来的收获到底有多少?性价比高不高?朱天昊告诉记者,参加的游学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浸入式学习,他当时去的时候是国内的暑假,也正好是英国学校的暑假,所以并没有真正地进入到当地的班级去学习。“我们去了当地一个高中,上了一两节体验课,因为时间有限,确实感觉没学到什么,主要还是倾向于游玩。”

  除了暑期插班营名不副实,不少家长也表示,游学市场上“游而不学”“游多学少”等现象也十分突出。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家长也只能是吃“哑巴亏”。游学学生家长于女士就表示:“现在做游学的机构挺多,有一些是比较偏旅游性质的,这样可能达不到游学的目的,其实就是一个旅游团。”

  有律师表示,近两年来,咨询游学维权的家长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目前游学由教育、旅游、外交、工商等多部门管理,出台的文件都属于部门规章,规范的对象有限,因此,家长维权难有依据。北京睦湃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杨毅介绍:“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了一个文,里面有一些具体的规定,比如游学的时间必须得有一半以上用来学习,规定得比较具体,但它其实只能规范学校,无法对那些游学的机构进行规范。”

  专家指出,游学应该注重深度的“学”,而非走马观花的“游”;游学产品不单单是旅游产品,还属于教育产品。但目前国内的游学市场从定价、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都没有行业标准,因此只能靠家长自己去判断。

  安徽省马鞍山市教科院院长张先义认为,高质量的游学产品,应配以专门的从业人员、专业的课程设计以及健康可持续的运营链条。家长在选择海外游学产品时,应关注年龄段、寄宿家庭等细节,这样才能让游学“物有所值”。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