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张维为:美国动辄用“美式思维”来判断和打量中国最终会被世界所抛弃

2019-06-10 18:4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张筱璇)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美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本是中美两国关系四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但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完全不顾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利益,无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频频挑起经贸摩擦,对华采取单边加征关税措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种非此即彼,以零和博弈为特点的行为反应了典型的“美式思维”,美国动辄用“美式思维”来判断和打量中国,最终会被世界所抛弃。

  1976年,正值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之前,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刊出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照片并发问:“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在随后的4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问题多次被美国人提出和讨论。张维为指出,这样的设问,反映了典型的“美式思维”——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美式思维,最典型的就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我们现在把它叫做‘零和游戏’,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这和中国人的思维不完全一样,中国人实际是比较整体的思维,总是看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多边合作之中。这其中的许多规则框架,其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张维为指出,多边主义既是西方世界在世界大战之后痛定思痛的选择,也十分契合中国文化“多元包容”的传统。

  如今,美国政府逆全球化潮流而动,重新扛起20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在世界各地主动挑起贸易争端、甚至不惜发动所谓的“贸易战”。

  面对近段时间美方咄咄逼人的姿态,中国的态度是:“不想打,不愿打,但绝不怕打,如果有人打到家门口,我们必然会奉陪到底。”

  张维为说,“不想打,但绝不怕打”,这是中国掷地有声的回答,也契合了中国文化对“战争”与“冲突”的一贯理解。他表示:“中国人跟西方人,特别是跟美国人对战争的态度差别非常大,中国人确实觉得任何一个国家好战是不行的,好战必亡,战争是作为最后手段,防御性的,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不一样,特别是美国,美国现在还是迷信军事力量。”

  “要和平发展,不要冲突对抗;要合作共赢,不要零和博弈;要开放包容,不要封闭排他;要文明交流,不要文明冲突。”这是中方的一贯主张。

  然而近段时间,美国政府不仅在中美经贸问题上频频向中国施压,中美交流的大门也变得比以往狭窄了不少。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企业、中国研究者的审查甚至“围堵封杀”引发全世界关注。

  种种迹象表明,在美国“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之下,“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的设问,在部分白宫幕僚那里,似乎有了新的标准答案。

  张维为指出,当前的美国政府不同于过去数十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政治生态。美国不能动辄用“美式思维”判断中国。他说:“特朗普现在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因为他周边的人,一些极端保守主义者,美国的极右派现在都围在他周边,这些人往往意识形态色彩非常重,所以读不懂真正的中国。”

  不过,张维为表示,面对这种“美式思维”最好的办法不是妥协和躲避,而是要绝不怕打,要打就要奉陪到底。他认为:“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我常说,美国人是最承认实力的,所以就是要经过斗争、交锋之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过程。美国人很坚信的就是‘If I can’t beat you,I join you(如果不能打败你,我参加你)’。斗一斗,中美双方都会受到损失,但是美国损失会更大。经过这样的交锋之后,相信美国会看到,你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中国的崛起,你要孤立中国就会发觉你自己被孤立了。”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