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地铁里的自行车

2018-08-16 14:40:00来源:央广网

  北京地铁,不患挤而患不公。

  昨天中午,有网友发布照片和陈述质疑,前一日午后在北京地铁10号线潘家园站,有外国人推着自行车通过安检并进入站台。对此,北京地铁客服人员回应,当天安检人员让该乘客将自行车折叠后符合标准才通过安检,称“携带物品一般长度不超过1.8米,宽、高不能超过0.5米,他到了站台往下放自行车的时候才又给展开了”。地铁方面同时表示,该乘客腿部受伤,无法继续骑车,因此让他携带自行车进入地铁,“没有因为他是外国人而拥有这种特权”。

  可想而知,评论里,带特定型号折叠自行车、带“不到一米的伸缩窗帘杆”都曾被拒绝上车的网友们炸了锅。自行车上地铁,到底算不算特权?

  但愿北京地铁所言属实,遗憾的是,地铁方至今没有提供能冰释质疑的视频资料。我们所能依赖推理的,唯有其他乘客义愤拍下的背影照片。图中,扎着马尾的外国小伙子目测身高约1.8米,身形矫健,穿着T恤、紧身运动短裤、球鞋,推着一辆尺寸与其体型相称的自行车,正站在停靠开门的地铁车厢前细看10号线线路图。这自行车折叠了?显然没有。这自行车可以折叠?我没见过如此尺寸的折叠车,当然了,万一有呢。这位乘客腿部受伤了?如果有,想必是内伤了。

  假定地铁客服陈述全部为真,这个逻辑链条能合上吗?如果这辆能神奇缩骨的“折叠车”符合1.8米*0.5米*0.5米的尺寸限制,为什么当它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仍是庞然大物、仍是未折叠的形态?之所以设定尺寸限制,难道不是为了确保这件物品从进站后到出站前始终保持限制内的尺寸,以尽可能少地占用本已拥挤的车厢空间?如果只要安检时尺寸不超标就行,今后成年人乘坐地铁是不是都可以蹲着买半价票,进了站再起身?另外,一边说着“尺寸合规”,一边又说“腿部受伤所以允许其带车进站”,这到底是尺寸的事还是受伤的事?一个伤口就能带车进站,这难道不是重大的安全隐患,让每天在安检口配合“试喝一口水”的我们情何以堪?

  这一系列疑问,首先是因为网友实名陈述的当日场景与地铁方所说全然不同。“我问工作人员,这样的自行车能进地铁啦?工作人员明确回复,不能啊,他得给拆了才能进站。安检区一小伙子实在磨不开我的质疑过去跟洋人说了两句,然后嬉皮笑脸回来说‘他听不懂咱话’。进入安检后正好迎面来了俩巡检的安保,俩安保同志很尴尬,但是不敢管。”如果这个描述更接近真实,那么,对外语的虚弱和羞怯能成为疏于职守的理由吗?别的说不出,“no bike”两个词很难吗?哪怕乘客语言完全不通,或真或假的“听不懂”,就能给违规加持吗?

  网上愤而刻薄之声,地铁方想必听到了。网友断案,空有热忱,线索有限,更容易冤枉了无辜的工作人员。那么,请让我们看看这安全攸关的最重要位置,摄像头记录的工作片段。车辆拆卸了吗?经过仪器安检了吗?过完安检车辆又如何被违规打开?谁决定了一个行动不便的乘客,需要的帮助不是轮椅、而是一辆推行的大自行车?(记者沈静文)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