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14头江豚拟迁至水族馆引质疑 专家:要加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

2018-08-11 17:1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1日消息(记者朱敏 实习记者白钰)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7月中旬,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印发通知,批准从安徽和湖北的保护区内迁出14头江豚到广东珠海长隆和上海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因为这一纸江豚“搬家”的通知,部分环保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质疑江豚搬到商业运营的水族馆无法保证其安全,恳请有关部门慎重考虑。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宣布,经过科学考察估算,目前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改变、依然严峻。根据《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是保护江豚的几大方向。

  近期,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从安徽和湖北相关保护区内挑选14头长江江豚,运至两家水族馆。部分环保组织质疑这一做法,一时间讨伐声四起。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群众,他们对此也有所不解:“不太同意‘江豚搬家’这个举措,因为我觉得江豚应该属于长江,有自己比较适合的生态环境。如果迁到海洋馆,不太利于它们的成长。”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日前向媒体证实,这个迁豚举措不是商业买卖、商业行为,而是迁地保护行动的一部分。相关企业是长江江豚拯救联盟的成员,与参加江豚保护行动不矛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表示,这一行为主要用作科研和宣教。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日前介绍,人类活动的干扰依然是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现状的主要因素。

  为保护极度濒危的长江江豚,相关部门已发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等系列政策。据此,积极推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新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和推动长江江豚进水族馆是系列保护措施之一。对于能养殖江豚的水族馆,刘凯介绍,必须满足多项指标,而广东长隆和上海海昌两家水族馆经检测满足条件。

  然而,科研用途依然不能打消一部分疑虑。江豚保护行动网络发起人认为,人工繁育是在物种数量无法维持的情况下,采取的最后保护手段。现在投入大量资金搞人工繁育,就是“舍本逐末”。

  刘凯指出,对于处于极度濒危的物种而言,实现人工繁育是避免物种灭绝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保护物种灭绝的“最后屏障”。目前,我国通过对保护长江江豚的生长环境促进其自然繁殖有成功案例。但刘凯坦言,对于长江江豚的人工繁育科研进度比较缓慢。

  于康震此前表示,相关部门先后在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建立了8处长江江豚就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故道建立了4处迁地保护区,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离体细胞培养和保存等研究工作。当前整个迁地保护的江豚群体数量超过100头,每年有10头左右的幼豚出生,说明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

  让长江江豚重回自然是最终目标。刘凯强调,无论何时,要加强长江江豚的就地保护,保护其自然种群和栖息环境才是保护长江江豚的最根本手段。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