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多家IT公司探索全双工语音交互技术 技术与伦理“擦出火花”

2018-07-28 18: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记者冯烁 实习记者何晓菡)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科技时代的重要关键词,由此带来的无人驾驶、智能语音机器人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技之光。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多家互联网公司持续在语音交互技术上深耕,着力发展自己的全双工语音交互技术,让人工智能拥有了连续对话的能力。

  当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通过机器人订餐、工作、交互式聊天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之时,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将给人们带来哪些方面的问题?人们真的会成为技术面前的“透明人”吗?反复被讨论的人工智能的法理与伦理边界究竟在哪里?

  最近一段时间,多家互联网公司开始在“全双工语音交互”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拥有了这一技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与真人对话的功能,同时还能自动分辨参与对话人的性别和人数。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或智能程序走进人们的生活,帮助大家完成日常工作。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大范围应用的展开,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现实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争议和思考。

  随着语音助手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不禁担心,使用者是不是把自己大量的信息都交给了机器。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记者表示,现如今人类或多或少都在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那就是人在机器面前有可能是一个“透明人”,也就是人对机器来说是没有隐私的。

  如何保护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隐私确实是学界和业界都在关注的重要议题,不过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看,无论是全双工语音技术,还是此前备受争议的无人驾驶技术,大家现如今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不过朱巍表示,由于人工智能是拥有学习能力的,因此技术要保持中立性,并且算法不能超越法律底线,甚至是要具备道德素养,这些都是应该努力的方向。毕竟此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诺曼”的全球首个精神变态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的光明与黑暗正式对垒。

  虽然人工智能听起来确实能给生活提供很多便利,但技术与伦理也无时不刻地冲撞着火花。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商业化领域中的每一步动作都显得小心翼翼。某IT公司人工智能商业事业部总经理曹文韬说:“其实我们在商业化这件事上一直在保持克制。我们相信,对目前所有人工智能所处的现状来说,最大的商业价值在于人类对人工智能所赋予的信任。”

  信任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建立起来无比艰难,朱巍表示,人工智能边界宽泛,且主体繁多,因此要构筑这样一座信任的桥梁,仅靠企业方面进行探索和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有效的规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伦理规范。在目前的“弱人工智能”时代,法律层面的规制其实已经有所体现了,比如电子商务法的三审稿就对大数据营销进行了规范,不允许它有价格歧视。另外,在互联网直播领域,某些平台每天上传的短视频可能有上千万条,这么多短视频靠人去审核是无法完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去审核这些视频是否违规,判断的标准一方面是法律,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喂养大量的数据。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其实既是伦理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编辑: 昌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