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新野猴戏成当地农民增收特色产业

2018-03-24 18: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阳3月24日消息(河南台记者宋相勋)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锣鼓一敲,猴戏开演,这样的画面在许多人的儿时记忆里出现过。“猴戏之乡”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近日举办首届猴艺文化艺术节,几十位猴艺人带领上百只猴宝宝同台竞技献艺。如今,猴戏已成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一块儿空场地,不用搭台子,铜锣一敲,鞭子一挥,吆喝一嗓子,猴子在耍猴艺人的引导下,接飞刀、倒立、踩高跷、拉二胡,做简单的加减法。在河南新野首届猴艺文化艺术节上,“猴哥”可爱、滑稽的拟人表演,引得观众笑声、掌声不断。

  新野猴戏,俗称“耍猴儿”,起源于西汉,盛行于明清,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现如今,新野猴戏表演足迹已遍布全国各地及俄罗斯、越南等国。新野猕猴产业协会会长张俊然表示:“今年演出非常活跃,邀请的单位非常多。在创新方面,首先把道具更新,服装也要更新,目的是希望猴艺表演给观众带来欢乐。”

  在本次文化节上,来自河南、陕西、贵州、山西的多家景区与猴艺协会现场签约,邀请猴戏艺人到景区演出。如今,景区表演、舞台表演、参与影视拍摄已成为新野猴戏表演的主阵地,猴戏艺人的收入也逐年提高。新野县施庵镇黄李村村民赵增举从二十多岁外出表演,到现在已经36年了。他说:“我以前走街串巷耍猴,现在到景区里表演,一个月有四五千块的收入。”

  为了弘扬这一民俗文化,新野县建立了猕猴驯养中心和驯养师培训学校,搭建了猴艺之乡大舞台,助力猴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正规化、规范化发展。但是在传承中,新野猴戏也存在着节目创新不足、越来越边缘化,年轻人不愿传承的困惑。在新野县文广新局非遗中心主任吴晓看来,猴戏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基本上保留传统东西较多,提升东西较少。艺人水平需要提高,穿着等各方面都需要规范。”

  据统计,新野猴戏艺人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万人减少到目前的几百人,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还在坚守的猴戏艺人群体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赵增举,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希望新野的猴艺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我决心把新野的猴艺发扬光大。”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