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习近平最新用典]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2018-03-02 17:20: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这些典故名句是5000年文化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也彰显了文化自信。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习近平最新用典》,梳理习近平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的经典名句。今天的《习近平最新用典》,请看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的“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解读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

 

  央广网北京3月2日消息(记者刁莹 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3月5日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年少时,他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青年时代,他许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寄语。

  在中共中央3月1日举行的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在说到周恩来同志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连自己的骨灰也不让保留,撒进祖国的江海大地时,习近平使用了典故“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指出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

  本期《习近平最新用典》解读: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原文:“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解读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出自孟郊的诗作《上达奚舍人》,讲孟郊自己的人生追求。全文是: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什么是“大贤秉高鉴”呢?“鉴”就是镜子,真正的贤人要随时准备拿出大镜子来照自己,不让自己有丝毫的瑕疵。唐太宗李世民讲“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也是这个道理。

  什么是“公烛无私光”呢?就是说连公家的蜡烛这样的小东西、小利益,也绝对不会拿来给自己私用。中国古代有“公烛之下,不展家书”这样的清廉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是用孟郊这句诗来评价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崇高情怀,也是对全体共产党员的勉励和要求。

  除了“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习近平在回顾周恩来同志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时,还使用了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无私无欲、刚直不阿,才能如此的挺拔,表明了作者的宽广胸怀和浩然之气。

  这句用典在高度评价了周恩来同志毕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的同时,也强调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