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女博士被骗85万遭吐槽 “书呆子”就该承受舆论讥讽吗?

2018-01-16 15:39:00来源:央广网

  据说诈骗分子广泛撒网寻找目标时,往往用的是漏洞百出的开场白,比如“怎么连领导的声音都听不出”,或者“我嫖娼被抓请速汇一万元给张警官”。低级至此仍能上钩的,才是诈骗的理想对象。本月,在广州,高校科研人员饶源(化名)就对经典的“银行卡涉嫌洗钱”骗局深信不疑,连续5天向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人汇款85万元,其中不但有来自家人朋友的借款,还把网络平台借了个遍。直到最后再也联系不上对方,她才自觉受骗。

  又见“女博士”的标签。在新闻中,饶源说,自己这10年来都泡在实验室,生活圈子有限,对新闻八卦没有兴趣,她的微信朋友圈功能是关闭的。曾经惊动全国的“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她并没有听说过。到了一些微博认证账号上,这一番对自己生活状态的陈述变成了女博士的“自省”;评论里,“读书读傻了”、“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等刻薄措辞获赞众多。

  关闭朋友圈是饶源上当受骗的原因吗?不是的,电信诈骗分子行骗才是“女博士5天丢85万”的原因。将受骗归咎于饶源的闭目塞听,是经典的受害者有罪论。

  设想饶源的状态,一心学术、几点一线、与世隔绝,缺乏起码的生活经验和防骗常识,无法应对这个社会难以根治的种种痼疾。我们与饶源最大的不同,不在于对抗骗子的力量大小,而在于我们提前吃下了“抗生素”,因而具备了对诈骗的抵抗力。弱不禁风当然不是好事,但“抗生素”吃得多就值得骄傲吗?

  真善美和假恶丑,永远并存。孩子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理应得知世间人物的形形色色。但的确有孩子,心无旁骛,从小只见书本。当许多父母苦恼于在对街头乞丐摆手后如何回答孩子“不是说要善良”的质疑,饶源也许从未有过类似的疑问。有的单纯,需要以诚实的告知来回应;而有的单纯,任其存在,就是最大的宽容和善意。

  不看新闻、不看朋友圈,无可夸耀、也无可厚非。笔者固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饶源,但在科技服务于人的今天,科技似乎只服务了众人智力的短版,无视了情商劣势者的诉求。即使大字不识,也能通过看图片、打电话,足不出户吃上热饭,以生活便利的层面论,学问差异带来的鸿沟,正借由人性化的技术手段一点点弥合。在这个时候,为什么社会经验的欠缺,会成为莫大的过错?

  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发生在一名无辜公民身上。受害者获得的同情、事件反映的问题,应当获得与其他所有罪案对等的关注。仅仅因为恰好身为不闻窗外事的女博士,受害者就该承受舆论的讥讽吗?别把“书呆子”的笑骂等同于“警惕骗子”的忠告,后者是同理心驱动的提醒,而前者,仅仅是模糊焦点的纵恶。(记者沈静文)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