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被举报的巧克力

2017-11-18 14:36:00来源:央广网

  王悦微,“微博最红小学老师”。她的微博账号“我们1班”几年如一日记录师生的日常。这星期,王老师说,班上有个男孩因为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举报。老师没收巧克力后,举报者又来告状,说被没收巧克力的学生骂他,还想打他。巧克力男孩眼泪汪汪地辩解,其实是同学威胁他如果把巧克力交出来,就不告老师。最终,王老师判决,巧克力男孩当着举报者的面吃掉那块巧克力,并对告状的男孩说,同学带零食来学校是不对,但你以告老师来威胁同学,问人家要好处,更可耻!

  评论里毁誉参半。反对者的焦点多集中于“不准带零食”规则的合理性和老师的裁量权,激烈的评论有“老师有权利没收学生私人财产吗”甚至“一个老师以为自己是秦始皇”。大教室如小社会,成年人对世界的期待,如数折射进“我们1班”。

  应试教育时代的课堂,对文具盒、书本放置的位置都有明确要求;上课铃一响、两条小胳膊必须上下叠放在课桌上;举手时胳膊必须与课桌呈90度……当如今的父母们开始推崇从心所欲的蒙氏教育,记忆中的这些画面是刺眼的。但我从不相信教育可以始终轻松和愉快,教育的关键词之一是坚持和忍耐。当我们因为孩子创造力的不足而对学校有许多新的期待,另一个不能抹杀的事实是,我们的孩子享受着世界上质量最高的基础教育。这其中,清晰统一的规则功大于过。我们都曾是小孩,即便到了今天的年龄,好吃、好玩,仍然是我们本能的追求。和十岁孩子谈带零食、吃零食的自制,当真吗?这些“一刀切”的规矩,出发点当然是为学校和课堂秩序,既包括孩子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习惯的养成,也包括老师权威的树立。何况,我支持的规则教育不仅包括秩序,也包括为人正直之道。

  孩子们如一张白纸来到学校,先知道“不能带零食”的规则,才知道“带巧克力不对”。如何处理带巧克力的“不对”,无错的举报、有错的勒索,都是孩子凭本能为之。孩子的世界也有灰色地带,原本正确的举报辅以错误的手段,一旦有老师的默许,就成为一股脑的正确。罗马非一日建成,即使一堵糟烂的墙也有着漫长的工期,当我们抱怨认识或不认识的某人行事不端、品性不正,这人未必十恶不赦,他只是少了一位幼年时不厌其烦、问清一场举报前因后果的老师。

  规则和道德往往是两回事,无视规则、不讲道德是愚昧的坏,挟规则以令道德,是奸猾的坏。王老师说,“我至今没有遇到过不可救药的小孩,即便他们有错,虽然我也会生气,但我在内心不讨厌他们。教育就是等待。”教育何止板书和讲解,更多的重复劳动是带孩子一一辨识威胁、勒索这样的高阶词汇。这些无法在分数中体现的工作,难吗?难在要有一颗父母心。

  小学的黄金时代,人人心门敞开、从善如流。愿更多孩子能遇到这样的一位王老师,教会他们写字算数,更教他们正直心术。(记者沈静文)

编辑: 王笑蕾
关键词: 规则;道德;小学;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