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腾讯阿里银联争相圈地公共交通移动支付 运营商陷尴尬境地

2017-11-06 16:0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不用再购买纸质车票,扫码支付就能乘坐磁悬浮列车,今后也能乘地铁。”——最近不少上海市民都被这条消息吸引住,感叹着移动支付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其实,不仅是上海,现在移动支付已经深入渗透进国内许多城市的交通出行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热潮中,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纷纷“趁热打铁”,谋取更大的市场空间,而在交通支付领域布局甚早的运营商NFC近场支付业务,却显得有点儿后劲不足。

  据了解,此次上海地铁方面引入了支付宝、银联两家作为后台支付渠道,乘客们需要下载指定的App,开通“乘车功能”,在站台闸机相应区域进行扫码,就能完成购票支付并通过闸机。而除了上海,北京地铁方面也引入了扫码支付的方式。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卢明说:“一卡通公司跟北京地铁顺应‘互联网+’支付便利的大趋势,推出了‘手机一卡通’这一智慧出行工具,可为乘客提供除地铁单程票、一卡通实体卡之外的另一支付选择。刷卡过程不需要网络,能够确保乘客顺利高效通行。”

  而在杭州,支付宝、银联也早早布局。杭州地铁发言人吴艇表示:“支付宝很早就设想跟杭州地铁合作,来缓解杭州市民现金购票排队的拥挤现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测试后,我们现在已经成功推出了支付宝购票和银联云闪付功能购票两种非现金购票方式。”

  可以说,交通出行是典型的小额高频场景,尤其是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行业,线下流量巨大,正成为移动支付各方着力发展的重要场景,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都在“跑马圈地”。对此,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分析,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遍地开花,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

  欧国立说:“过去乘坐城市公共交通时,可以现金支付,有些城市也可以刷卡,支付方式还是比较原始、传统的。不同城市间公共交通也还互相屏蔽。北京市和国内的其他一些城市将开通公共交通的手机支付,不同城市之间也在建立交通卡的联通使用机制,这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或是支撑产业,其实是城市的公共交通。如果公共交通比较发达,人们在城市的生活、工作会更加方便。”

  另据了解,实际上运营商在NFC近场支付领域布局很早,尤其是交通出行方面,被视作不错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早在3G时代,一些地方运营商就推出了NFC手机交通卡业务。虽然起步很早,但现在运营商的NFC近场支付业务发展得却并不尽如人意。

  业内分析指出,导致运营商NFC手机交通卡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因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整个产业链太长、涉及的环节过多。如今随着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深度介入,用户规模越来越大,运营商NFC支付业务再想要在交通出行领域有所斩获,难度比以前大很多。

  欧国立指出,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未来不同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将越来越密切,这既包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上硬件的互联互通,也包括公交价格、支付手段等软件的互联互通,“支付手段更加先进,能使得价格管理、支付方式等方面的连接更加便捷,人们在不同城市间乘坐公共交通支付的方式和手段也更加便捷、更加现代化,这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对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期待着城市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在管理、支付手段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快速发展,使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使人们出行时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

编辑: 张潇祎
关键词: 移动支付;公共交通;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