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一码归一码 医院是否该赔偿患者衣物财物损失?

2017-09-23 17: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很多年前我在一本文摘上看过这样一段鸡汤文。一位先生见到路边有孩子正在义卖,上前选了一件东西,孩子要价30元。先生和孩子较劲:这东西顶多20元,孩子涨红了脸,竟然有人在做慈善的地方砍价,但挣扎间还是同意了。他接过先生的50元正在钱匣子里乱翻,只听对方说,不用找钱,抬头先生已经拿了东西走了。

  我不是吝啬,但行善也不能乱要价,这“一码归一码”的逻辑,印成汉字简明而清晰。一旦和愤怒、感激,和种种情绪交织,它立刻成了奢侈品。昨天有媒体报道,湖北武昌的李先生突发肺栓塞致心脏呼吸骤停,经中南医院全力抢救,转危为安。患者家人事后找到院方,称医生抢救儿子时剪掉了衣裤,导致其裤兜里的500元现金、身份证等物品遗失,索要1000元赔偿。起初医院表示拒绝,协商后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凑了1000元钱,给了患者家属。

  评论中群情激愤,以“农夫与蛇”形容患者忘恩负义的不在少数。医生救你一命,你不想着如何报答,反而想着要人赔偿区区现金和证件遗失的损失,天下竟有如此无耻之人。可是被成功抢救和因医院过失遗失物品是一码事吗?

  医生大约是太阳底下最不可或缺的职业之一,因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常年超负荷劳动,往往被寄予超乎寻常的敬意和期待。不幸的是,任何职务行为一旦被神圣化,就很难回到理智的正轨。一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清算失事煤窑瞒报的死亡人数,他不为“伟大”,铁肩担道是他的本职。当消防员对着热浪咬牙轰开正对火场的大门,他也不为“伟大”,出生入死是他的日常。同样李先生起死回生,医务人员功不可没,这种“功”,并非陌生人置自己生死于不顾的奋力搭救,而是职务行为。这份工作的艰难、刺激和高尚,当然是真实的,与此同时,因为医生按照专业所学和工作要求完成一次抢救,而要求患者背负“报恩”的道德义务,这本身就是一种绑架。

  就像我希望银行在处理我的存款时不要出错,我们都希望医生在处理我们的身体时也不要遇到任何麻烦。遗憾的是,这一次尽管瑕不掩瑜,院方的确有错。按照医院制度,抢救时剪掉的衣服必须先由医护人员清理,将衣物内夹带的财物交给家属,再将破损衣物丢弃。但在抢救完李先生后,他的破损衣物直接被当做垃圾处理,财物的遗失由此而来。

  我赞成让李先生获得赔偿,但“医护人员凑钱赔偿”一说又令人回味无穷。这搅浑水的结局大概是说,院方在这起小事故的最后,并没有找到明确的责任人。拿到钱的李先生一家没有细究,对于病人衣物的处置,医院在流程上究竟如何进行人员分工,各个环节是否有第二人确认?如果答案语焉不详,大概率是医院的管理制度出了纰漏。

  劳碌中迫切需要流程的医生们并没有可遵循的规范,如何处置全凭直觉和运气。责任在一线劳作者,还是规则制定者?生死边缘头昏脑涨的一天,所有人集体违反了一条不存在的规定,再蹲在一起将身上纸币悉数凑出,医院捂紧自己的口袋远远地表示精神上的支持,这自生自灭的画面,让人不忍看。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慈善;患者;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