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80后华人科学家获“诺贝尔”风向标——阿尔伯尼奖

2017-08-16 19:1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当地时间15日,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宣布将2017年奖项授予5名在基因编辑领域做出先驱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这其中,生于80后的科学家张锋成为第二名获得这一奖项的华人学者。

  张锋在1982年出生于中国河北石家庄,1993年随父母移民美国。高中毕业之后,他考取了哈佛化学及物理专业,随后在斯坦福大学就读研究生,并且成为这里的光遗传学研究团队的关键成员之一。几年之后,张锋开始研究:如何快速、简便且有效地编辑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基因组。张锋团队研究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项目之一。那么,基因编辑究竟是什么原理?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据张锋介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只知道基因突变会导致疾病增加,因此其中一个想法是如果我们知道什么突变会导致疾病,为什么不进入和替换它并恢复到正常顺序。CRISPR是利用细菌细胞在人类基因组中做这些精确变化的一种技术。它的原理是这样:想象你在写一本小说,正在进行校对,有一些错误你想改正过来,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闪一闪大星星’,如果你想修正它,因为这句话本来应该是‘一闪一闪小星星’。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丢掉‘大’,这句话就会变成‘一闪一闪星星’,这显然没有表达出这句话的意思;还有一种方法是单纯加上‘小’这个字,就会变成‘一闪一闪大小星星’,可这也是不对的。你要做的是用‘小’替换‘大’,所以我们找到一个方法来做到这一点,利用Cas9去编辑‘一闪一闪大星星’的RNA,通过搜索字符串Cas9我们可以进入基因组,找到其中匹配突变成‘一闪一闪大星星’的地方,然后Cas9会切掉‘大’提供带有‘小’的修复细胞,这个细胞将用新的修复序列修复DNA断裂。”

  这些前沿热门的研究项目、丰硕的研究成果让张锋和他的团队收获了不少荣誉。去年9月,汤森路透发布了2016年“引文桂冠”奖名单,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精英,当时张锋和他的基因编辑技术就已经名列其中。这次张锋与其他4位研究人员共同分享的阿尔伯尼奖,全称是“阿尔伯尼医学中心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奖”,由已故的希尔威曼先生在2000年设立,从2001年来每年授予一次,奖励研究工作展现出重大医疗价值的科学家,奖金高达50万美元。目前,这个奖项是美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学大奖之一。

  有媒体把阿尔伯尼奖称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为此,我们查询了一下过去十几年获得这奖项的科学家的最新动态。从2001年到2016年,一共有33位科学家获得了阿尔伯尼奖,其中有两位科学家早在1985年就已经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4名科学家在得到阿尔伯尼奖两年内摘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还有一位科学家在获得阿尔伯尼奖5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不过,以上这些获得诺贝尔奖认可的阿尔伯尼奖得主,摘得诺奖的时间集中在2009年到2012年。此后几年时间里,并没有阿尔伯尼奖得主再次获得诺贝尔奖。目前,阿尔伯尼奖已经两次颁给了华人科学家,他们分别是2015年获奖的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和此次获奖的张锋。在未来几年,他们当中能否产生下一位成功摘得诺奖桂冠的华人科学家,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王笑蕾
关键词: 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生物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