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鼓浪屿先后创造150个“中国之最” 是否成功申遗即将揭晓

2017-07-08 17: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厦门7月8日消息(记者张加宁)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时间昨天(7日)深夜,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成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而同样备受关注的文化遗产项目——鼓浪屿的审批结果预计北京时间今晚公布。鼓浪屿的文化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鼓浪屿意味着什么?

  有关鼓浪屿的歌曲很多,在名为《鼓浪屿》的歌里,香港民歌王子区瑞强深情唱道——“置身在宁静的鼓浪屿、置身海角如梦美景里、仿佛碧海长了蓓蕾”。用蓓蕾形容鼓浪屿真是再合适不过,这个面积仅相当于大约三个故宫的弹丸小岛,先后创造了150个“中国之最”:第一个引进摄影术、第一个引进足球、创办第一座女学堂、第一座幼儿园等。鼓浪屿为什么能够开创这么多文化地标?鸦片战争之后,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鼓浪屿逐渐成为西方人的居留地,也成为全球化早期阶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与互鉴的地方。

  在鼓浪屿岛上一座不起眼的百年祠堂——“黄氏小宗”前,鼓浪屿申遗办吴永奇告诉记者,“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在鼓浪屿岛上有驻军,美国牧师雅裨理来这,美国文化登陆中国的第一点就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也是全世界的西医来中国的第一站,甘明医生来这开了个简易的诊所。”

  而在由丹麦大北电报局旧址改建的人类共享遗产展览馆里。第一次来鼓浪屿旅游的河南大学生游客小尚说:“以前我对鼓浪屿的认知更多地停留在这边的风光建筑上,参观这个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鼓浪屿背后也有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对我来说蛮震惊的。”

  保护这些文化遗迹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不少地方因为后期搭盖的各种建筑、生活设施,拥挤的住宅、过密的居民,充满了浓浓的市井气息,建筑物原有的风貌反而被完全掩盖了。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朱奖怀表示:“通过申遗拯救了一批老房子。申遗完了以后,要按照联合国有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逐步把鼓浪屿这些属于人类共同的遗产保护下来。”

  对于鼓浪屿的未来,有政协委员建议可以学习美国罗德岛的模式,吸引世界级的艺术家进驻,把鼓浪屿打造成世界级的艺术圣地。

  说到艺术,从19世纪中叶起,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音乐之岛”。来自美国的作家乐宾是“让世界爱上鼓浪屿 古典与跨界音乐会”的参与者之一,他也成为了鼓浪屿申遗翻译校审组的成员之一,“我喜欢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我很高兴有帮忙做一些申遗的工作,因为这个地方应该被整个世界所认识。”

  曾经见证了中西文化交融的鼓浪屿,如今也继续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菲律宾外商投资市场总监彭告诉记者:“我到厦门10年了,现在我还想在这里一直待下去,因为鼓浪屿已经变成了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厄瓜多尔钢琴家胡安帕切科表示:“鼓浪屿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它有着深厚的音乐底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多鼓浪屿人写歌,是鼓浪屿让音乐保有生命力,这些令我感到惊喜。”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孔子学院教师阿隆索说:“我们还用钢琴和陶笛为‘鼓浪屿之波’做了改编,放在我们俩的音乐专辑里。”

  目前,鼓浪屿文化的专业研究也已延伸到海外。英国的戴维博士、美国的白克瑞博士等一批海外青年学者的加入,为鼓浪屿研究打开了国际视野。匈牙利留学生洪思明两年前开始研究鼓浪屿的历史文化,现已在中国及匈牙利发表多篇鼓浪屿文化研究的文章,他用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我想把鼓浪屿选择为我硕士论文的题目,我觉得鼓浪屿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很重要,全球化早期的例子,在外国也应该更多人了解鼓浪屿的历史。”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鼓浪屿;申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