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央广网

全国首个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每天至少三场艺术电影

2016-10-18 17:05: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5月,制片人方励为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下跪求排片的事件轰动一时,也引发了舆论对文艺片生存情况的讨论。其实艺术电影排片受挤压的情况早已不是新鲜事,2015年电影《闯入者》上映时,导演王小帅就曾为不足一成的排片率,一怒之下发文指责院线,说“这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文艺片最坏的时代”。

  在美国、法国等电影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虽然艺术电影卖座情况同样不如商业大片,但各种补贴政策,加上专门的文艺影院,让这类电影仍有稳定的生存空间。最近,对于中国艺术电影来说,有一则喜讯传出——全国首个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了,加入联盟的100家影院,承诺每天将至少放映三场艺术电影,每周要保证10个黄金场次。

  前不久,小成本艺术电影《路边野餐》获得金马奖。安徽黄山市民殷骁找遍全市,才在偏远地段的一家电影院,看到了午夜的场次。而这部金马奖影片,全国首日票房只有区区几十万:“我是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才看到。排片的时段不是太好,放映的场次也比较少,剧场里面看的总共不超过十个人。”

  今年5月,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上映,排片不足1%。制片人方励下跪求排片,票房最终飙升到8000万。与方励态度截然不同,《路边野餐》的年轻导演毕赣当时表示,他既不会求排片,且电影只放映10天:“毕竟这是一个幼稚的市场,需要发展。能在这么早的时刻,就让它在这个平台展现出来,蛮宝贵的。”

  毕赣的潇洒,其实掩饰的是对艺术电影惨淡遭遇的被迫接受。星美国际影城安徽某店经理刘阳坦言:“真正90后或者00后很少去看文艺片,都会看《美国队长》。大的院线公司都跟片方有合作,片方对院线是有需求的,领导决定说哪个片排的多,哪个片排得少。”

  表面上,排片率的决定权在院线。院线根据电影的内容和演员做先期研判,上映后再根据上座率随时调整;本质上,排片还是由市场主导。影院的票房任务、盈利指标,无一不与票面价值和分账比例有关。按惯例,国产影片影院方的票房分账不超过50%,即使上座率相同,票价120元的3D电影和50元的文艺片,利润高低一目了然。北京百老汇影城排片负责人王宇表示,毕竟文艺片受众还是少,而且文艺片通常还会通过折扣吸引观众,所以整体上平均价格必然比商业片低,利益不像商业片那么高。

  《百鸟朝凤》的逆袭,恰恰证明优秀艺术电影需要与深埋民间的观影需求对接;然而夹在过度商业化的电影市场中,部分文艺片甚至连面世的机会都没有。2015年,文艺片《闯入者》在“五一”档期里与《何以笙箫默》狭路相逢,排片率惨败到1%。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导演王小帅痛斥“这是文艺片最坏的时代”,呼吁采取措施,维护文艺片放映空间。“还没有经过观众检验的时候,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要多排到多少,标准从哪里来,我也很困惑。比如法国,美国片不受限,本土产量又高,人口基数还比我们小,但是依然能容纳各种影片。因为艺术电影国家会有补贴,不光是电影,还补贴电影院。”

  一年后,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此后他数次激动的呼吁,应建立更合理的排片机制。

  方励表示,一个好莱坞影片上来就60%排片,一下压死中国二三十个电影。可以调控,学习法国,任何电影排片不超过30%,但凡上画的电影不能低于1%。这是公平竞争,至少给人家一个亮相的机会。

  方励为艺术电影呼吁的“亮相机会”即将兑现。本月15号,全国第一个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启动。包括万达、百老汇、中影等公司分布全国的100家影厅加盟,承诺每天至少放三场艺术电影,每周还会保证10个黄金场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表示,我国电影产业的市场分层已逐渐形成,观影需求也开始个性化。“艺术电影存续关系到文化多样性,总的来说,市场呼唤出现全国性、规模化、常态化的艺术电影放映渠道。”

  对于热爱艺术片的影迷殷骁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文艺片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为他可以陶冶别人,可以给别人一些启示。这样可能对你院线长期的发展会有一些帮助。”

  联盟放映的第一批片单将在11月8号公布。据了解,放映的国产艺术片都有龙标,而国外影片除了引进片之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电影节、影展的合作形式进行放映。不少影片,或许是首次在大银幕上与内地观众见面。百老汇影城王宇认为,多给艺术电影空间与观众见面,必然有助于培育市场:“文艺片能有资源和空间的话依然要分一些给大家。其实就跟很多影院,会拿早场给儿童排儿童片是一样的。我们可能会拿一些周末的场或者下午、晚上黄金场,排一些文艺片,算是给大众来欣赏吧。”

编辑:高杨

关键词:艺术片;放映联盟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电影节应是电影的节:不为票房为电影 更应关注艺术片

电影节应是电影的节:不为票房为电影 更应关注艺术片,注重在手法上创新、在美学上探索的艺术片(尔冬升称之为“小众电影”),即便在本应是“电影的节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依然成不了主角。一千万投资的艺术电影,能有四五千万票房就良性循环了,就不会让导演觉得老愧对投资人。

2016-06-17 07:55:00

戛纳公布主竞赛单元评委名单 依旧没华语影人面孔

北京时间昨日凌晨,今年第69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公布了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名单,依旧没有华语影人面孔。陈凯歌拿过金棕榈,王家卫和侯孝贤拿过最佳导演,贾樟柯拿过最佳编剧……华语片入围,华语影人当评委更是家常便饭。

2016-04-27 15:29:00

《白日焰火》票房有望破亿 导演曾为市场而调整

最近10年华语片在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上斩获不少,但大多数得奖的电影,如《图雅的婚事》、《团圆》、《三峡好人》等,均在进入市场后票房惨淡。时下商业片大行其道,国内观众惯常会以“二分法”,把国际影展获奖电影划为艺术片,再按照固有印象,将艺术片与“闷片”画上等号。

2014-03-11 07:21:06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