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央广网

网传中山陵铜鼎被游客摸破:实为日寇罪证 被当投币聚宝盆

2016-02-15 16:24: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京2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春节长假,南京中山陵聚集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昨天,有关“中山陵的一口铜鼎被游客摸破”的话题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消息称,因为有游客盲目往鼎内投钱祈福,导致这个见证侵华日军罪行的重要历史文物出现破损。消息一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昨天,在各大门户网站上,一篇题为“南京中山陵铜鼎被游客摸破损”的新闻赚得了很高的点击量和关注,随之还附着一张照片。照片中的铜鼎上确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孔,还有几名游客正趴在铜鼎上朝里张望。在铜鼎的底部还堆着一些硬币和纸币。

  这则新闻随即引起一片哗然,关于部分游客素质低、旅游过程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的讨论也是甚嚣尘上。

  记者随后来到了中山陵,在台阶的第六层平台上,见到了左右陈列的一对铜鼎。在旁边的立碑上,记者看到了相关的介绍。根据碑上的说明,这个鼎被称为“奉安纪念铜鼎”,是1929年民国上海特别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安葬中山陵敬献的一对大型仿古铜铸器物。鼎高1.5米,直径1.3米,鼎壁上铸有“奉安大典”篆体字,古朴持重。其中,位于西侧的一只铜鼎确实是破损的,不过伤痕不像是摸出来的。不少参观的游客也对“铜鼎被摸破”这一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游客们认为,鼎是金属的,比较厚,应该不是被摸破的。

  铜鼎到底是不是被摸坏的?破损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了找到答案,记者来到了中山陵风景区所属的中山陵园管理局。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铜鼎上的伤其实是“旧伤”。网上流传的所谓“被摸破”的说法其实是“无稽之谈”。不过,长假里,很多游客因为没搞清楚历史,把这个文物铜鼎误当成聚宝盘,往里投钱,这种行为实在是不妥。

  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文物处处长闻慧斌告诉记者,这铜鼎的“伤”确实是“老伤”,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留下的罪证。

  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献了两个铜鼎,上面还有“奉安大典”四个字。1937年12月,日本侵华时两个炮弹击中了鼎留下了弹孔,流弹弹孔也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

  弹孔虽然是真的,但闻慧斌也表示,有游客误把这铜鼎当“聚宝盘”,往里投钱则无益于文物保护了:“我们希望保持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不主张在这里攀爬,或者往里面乱扔杂物,或者投币。”

  今年春节期间,和南京的铜鼎有相同遭遇的还有西安大唐芙蓉园。记者看到,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汉代陶五角形水道”和“清代石虎”,成了一些游客的投币箱,甚至是丢弃垃圾的垃圾箱。在安徽凤阳,甚至还发生了游客随意丢弃的烟头点燃遗址的事件。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竹林里留下了游客在柱子上刻下的“到此一游”的字样……

  喜庆的春节过后,或者说每一次的节日过后,我们都不禁会发问:我们距离文明出游还有多远?

编辑:高梦蝶

关键词:文物;保护;铜鼎;罪证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文物消防安全暗查情况公布 电器线路短路系火灾主因

▲文物消防安全暗查情况新闻通气会。

2016-02-04 12:00:00

数百件古罗马文物抵达四川即将开展

1月19日,来自意大利罗马考古特别遗产监管局、托斯卡纳考古遗产监管局、罗马斗兽场、帕拉蒂诺博物馆、黄金宫殿、罗马国家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的233件(套)文物抵达成都,将于1月26日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加“永恒之城——古罗马的辉煌”主题展览。

2016-01-20 06:30:53

探访海昏候墓考古实验室 文物原貌逐步显现

1月5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实验室内一片繁忙。视觉中国   用于提取脆弱文物的低氧实验室准备就绪。工作人员在做每一层清理时,都会留下丰富的资料,包括影像拍摄、文字记录、图表绘制、三维模型构建等。

2016-01-08 11:40:34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