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离世 一生“毁誉参半”

2014-01-12 18:35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安全先生”、“杀人屠夫”、“战争英雄”、“推土机”,能将反差如此之大的绰号集于一身的就非以色列前总理沙龙莫属,当地时间1月11号,85岁的沙龙在昏迷八年后与世长辞。

  斯人离世,一切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今天,回顾沙龙的一生,世人用的最多的词是“毁誉参半”。沙龙20岁参军,参加过四次中东战争,屡立战功,2001年出任以色列第11任总理。在巴以问题上素以强硬著称。犹太人定居点、圣殿山流血事件,这些巴以关系上敏感问题都和沙龙的名字密不可分。

  沙龙出生于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参加保卫农场的巡逻,拿着木棍与巴勒斯坦人斗殴。或许仇恨的种子从那时就种起,参军后的沙龙积极参与对阿拉伯人的袭击,在战争中将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1990年,时任住房部长的沙龙主持西岸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工作。他将这一地区视为以色列的一部分。

  沙龙:这是以色列土地的一部分,我们会永远留在这里。

  2000年,沙龙强行进入有争议的圣殿山地区,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巴以流血冲突,这一仗,成了巴勒斯坦人抹不去的伤痛。

  巴勒斯坦议员阿希拉维:你不能带着上千保镖、武装人员到圣殿山,并且把它封锁,当时的局势就已经很明朗了,这样做肯定会爆发冲突。

  在任总理期间,沙龙对巴勒斯坦政策经历过从“鹰派”到“中间派”的转变。2005年2月,沙龙与巴勒斯坦达成停火协议。同年8月,他力排众议,启动酝酿近两年的单边行动计划,撤离25个犹太人定居点,结束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展示了沙龙务实的一面。斗争也好、求和也好,沙龙前顾问吉辛认为,他不是为自己,而是自始至终为了民族。

  吉辛:他为犹太人的未来殚精竭虑,他明白,让犹太民族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必须奋起反抗。

  对于这样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崇拜无比,也有人恨之入骨。以色列人民将沙龙称为“以色列之王”,以色列媒体将其称为开国总理本·古里安之后的“第一人”。可见,沙龙在以色列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同一般。

  以色列民众:沙龙在海外犹太人的心中是一个典范,他让人感觉到勇气,感觉到成为国家一部分的自信,毫无顾忌地为自己的权利去斗争,以及荣耀和自豪。

  在以色列陷入悲痛的同时,河岸另一边的巴勒斯坦却是欢腾一片。巴勒斯坦甚至有民众向路人派发糖果,庆祝沙龙去世。因为在巴勒斯坦人心里,沙龙以“屠夫”形象著称。

  巴勒斯坦民众:世界上少了一个屠夫,一个屠杀巴勒斯坦人的屠夫,现在我们战胜了他,一段历史结束了。

  1995年至2000年期间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的王昌义和沙龙有过几面之缘,他对沙龙务实的办事风格印象深刻。

  王昌义:我的印象就是不管他这个人,不管外界对他有什么的看法,他对中国来说,我觉得他对发展中以的关系还是态度积极的,对我们还是友好的,他很关心就是要加强双方的合作,因为他是基础设施部长,所以他特别注意这个,双方加强合作,他曾经访华,以基础设施部长身份法华,同中方有关部门这方面进行讨论,很关心这个事,这个人干事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很敢于负责,就像他对发展中以关系一样他很关心。

  恨他、或者尊敬他,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关于沙龙的争议也许会慢慢被人淡忘,但沙龙时代留下的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巴以隔离墙这些政治遗产 却无法让人忽视。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姜萍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