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今年起山东将实施东平湖、威海湾、庙岛群岛等水下考古项目,启动水下文物数据库建设,并公布首批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

水下考古有哪些特别之处?除了沉船宝藏,水下还有哪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水下文物数据库又是做什么的?

 

水下有什么文物?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王泽冰介绍,水下考古涉及的区域比较广阔,不仅是海岸,所有江河湖泊的水下古代遗迹都是考察范围:“水下文物本应是陆地上的遗物或遗迹,但因航线失事或海路变迁等多方原因,导致这些文物被水所淹没。”

据王泽冰介绍,目前我国水下考古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海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是水下考古学家关注的重点,因为该线路周边会有大量沉船类遗迹。

除此以外,由于气候变暖、海路变迁等原因,一些海岸、湖泊沿边的遗迹可能沉积水底,它们也是水下考古学家正在探索的领域。

(资料图)

水下考古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王泽冰看来,水下考古和陆上考古的最大区别在于工作环境的不同,与陆上考古相比,水下考古的工作难度更大。水下考古人员需要克服恶劣的生存环境,到“生命禁区”中去进行研究,他们的工作时间需要按分钟来计算。如果工作人员潜水的时间超出限定范围,将会威胁生命安全。

正式的水下考古步骤与田野考古步骤一样,探寻是第一步,发掘是第二步。但在技术方面,二者区别较大。

在探寻上,水下考古需要依靠海洋测绘类设备。及时、准确地探测到某一个未知水下遗存点的位置,需要极高的专业性。

在发掘上,水下考古主要采用海洋学的行业设备来进行打捞,秉持着“原址保护”的基本理念。当水下文化遗产点已经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储存环境,且未面临被破坏的风险,水下考古学界会首先考虑对其进行原址保护,但该方式的投入成本也较高。

水下文物数据库有何意义?

目前我国的田野考古已经进行了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但水下遗产点尚未进行一次系统、完整的普查。

王泽冰介绍,山东启动水下文物数据库建设,即是按照文物普查的方式,将水下考古探测寻找到的遗址点进行数据录入。当数据汇总后,专家学者可根据保存现状,将这些文化遗产点进行分级保护。对于那些面临破坏的文化遗产,则可优先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进行文化保护。

另外,根据已有的文化遗产点数据,学者们可以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比如通过遗产点的分布区域探索海洋贸易的航线,探寻对外交流的发展过程。

监制:白中华

记者:富赜、刘颖超、李兴苗

编辑:刘飞、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