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在3月5日的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今年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黑土地保护工程。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的高标准农田。

 

  2021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较往年增加25%,聚焦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区域,优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该怎么建,需要哪些配套基础设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各地的高标准农田会有哪些不同?后续的维护谁来负责?

  不同地区,高标准农田形态不同

  高标准农田的定义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简单来说,就是建设“田成方、土成型、渠道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农田。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秀东表示,高标准农田的第一个建设目标就是平整土地。其次,还需要建设田间排灌设施、田间路、配套的电力设施以及检测土壤的安全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也很大,不同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在形态上也不同,建设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王秀东表示,由于耕地的等级和区域不平衡,在保障一定面积的高标准农田基础上,不同省份的高标准农田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投入的经济条件,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新疆的降雨较少,农田容易缺水,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中要加大灌溉设备的投入;南方平地少,应相应降低集中连片的要求,尤其是丘陵较多的地区。

  高标准农田要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更深层次的利用,现代农业已经进入大机械化时代,这就要求田地要集中连片。一般来说,北方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是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南方地区则要求田地200亩以上集中连片,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从经营方式层面来说,高标准农田集中成片可以更好实现机械化生产,满足现在的农业订单需求,也有利于农业精细化管理以及农作物品质的提升。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土地的保护。王秀东表示,要适当通过秸秆还田提升土地的有机物含量,鼓励使用农家肥,逐步恢复土壤地力。对于黑土地的保护,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将进行系统性保护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高标准农田需要“三分建、七分管”

  如何更好地维护高标准农田呢?

  王秀东表示,高标准农田的管护,从“建”到“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相关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政策必须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措施。

  王秀东介绍,各地农业农村局是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组织、监督指导以及检查考核;各地方乡镇政府则是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的责任单位;而各村委会作为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维护的主体,负责对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进行维护养护。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村民在维护高标准农田设施的主体作用,提高相关设备的利用率。

  国家方面要在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后上图入库,加强监管,不定期进行抽查管护。

  监制:白中华

  记者:鹤佳

  编辑:杨扬、毕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