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冬季气温骤降,尤其进入12月,很多地方都发生了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江西吉安永丰县政府最近发布通报,当地一家四口因一氧化碳中毒不幸身亡,中毒原因是长时间使用燃气热水器且通风不畅。

  每到采暖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都是一项重要的安全课题。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旦发生中毒现象,要让中毒者在寒冷的户外“冻一冻”;或者灌一些食醋,这样有助于恢复;或者在火炉旁放一盆清水,这样可以中和一氧化碳。

  这些民间的说法靠谱吗?如何正确判断、应对、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呢?

  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后吸入呼吸道引起中毒。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向身体各组织输送氧气,但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更强,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高时,就会夺取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导致我们的机体缺氧,尤其是脑组织缺氧,产生严重的后果。

  一氧化碳浓度上升的情况很多见,不仅出现在燃烧木炭或煤炭的过程中,管道天然气、固体酒精、汽油、柴油、煤油等在燃烧过程中,都有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甚至车内长时间不熄火又门窗紧闭,也有可能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因此,通风不良也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原因。

  一氧化碳中毒特征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所以人非常不易察觉。按照程度,一氧化碳中毒分为轻度、中度还有重度。

  轻型中毒:中毒时间较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大概在10%~20%左右。中毒的早期症状是头晕、眩晕、心悸,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短暂的昏厥,当吸入了大量新鲜空气之后,或者是脱离中毒环境之后,这些症状马上就会消失,无后遗症。

  中型中毒:中毒时间较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大概在30~40%左右。除了出现早期症状外,还会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甚至昏迷等症状,皮肤和黏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抢救及时的话,也可迅速恢复清醒,数天之内可以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重型中毒: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在50%以上。病人一般深度昏迷、条件反射能力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甚至很快死亡。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民间有一种说法,一氧化碳中毒之后,只要到寒冷的户外去大口呼吸冷空气,或者喝一些醋就可以缓解症状。

  对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梅舒翀表示,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如果怀疑病人是一氧化碳中毒,要让病人脱离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将其带到空旷、空气流通好的地方吸氧,然后尽快送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为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有人喜欢在火炉旁边放一些松枝、生菜叶或者放一盆水,认为这些东西可以“中和”一氧化碳。

  其实,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这些做法起不到任何化学反应,自然也是无效的。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曾俊峰建议,在相对狭小或者密闭环境中,尽量不要燃烧煤炭。

  如何在采暖季节正确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呢?南昌燃气集团客户服务部党支部书记段平福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使用燃气或者其他燃料时应开启排风扇或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燃气等燃料的充分燃烧。

  二是避免一氧化碳的产生以及在室内的积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得使用无烟道燃气热水器,同时避免洗澡时间过长,从而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云听app,搜索《新闻超链接》)

  监制:郭静

  总台央广记者:鹤佳

  编辑:富赜、毕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