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嫦娥五号正在奔月,又一个关于月球的好消息传来:我国将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今天,我们不妨跟着知名科普作者、果壳网科普主笔瘦驼,一起从科学的角度推想一下,如果在月球建站,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实现从无人到有人?月球科研站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11月2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2020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上表示,中国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同时还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月球那么大,科研站建在哪?

  在月球上,建科研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地质问题,瘦驼分析,由于月球地貌复杂,高山和深谷不计其数,而科研站需要建立在一个地面平坦、地基稳固的地方。其次,探月的目的也决定了科研站的位置。近年来,天文学家们逐渐对月球的南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为科学家在南极附近的陨石坑深处发现了水存在的痕迹。所以,瘦驼认为,水源的存在意味着人类未来可能会在月球上长期值守,而靠近水源的地方就是科研站的优选地。

  什么样的科研站才适合人居住呢?

  在月球上,一个月中有一半是白天,另一半是晚上,即14天月昼,14天月夜。我们目前的月球探测器都需要依靠太阳能进行能量供给,但是月夜期间没有阳光,因此只能进行自动休眠,到月昼时再被唤醒。但是人类目前无法实现连续半个月工作,再半个月休眠,于是能够使用其他能源的科研站就成为了满足人类居住的第一个要求。

  此外,想要在月球上居住还要担心辐射问题。地球的强大磁场和大气层使我们免于宇宙辐射的杀伤,而月球不然。缺乏保护的人类可能需要把科研站建立在地下,其中涉及的工程问题就需要非常复杂和严谨的科研攻关。

  在月球上,人如何保持好的身体状态?

  虽然人类目前已经具备了月地往返的能力,但还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的自由往返,因为这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因此人类值守科研站可能也会与值守国际空间站一样,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在长时间的低重力环境下,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各种训练才能维持正常状态。比如我们的骨骼和肌肉由于缺乏重力的作用,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因此,宇航员需要每天进行健身锻炼,只有达到足够的运动量,才能维持较好的身体状态。

  月球上可以种菜吗?

  月球的土壤目前看来不适合植物生长,温度和辐射都非常极端,因此露天种菜不太可能。瘦驼表示,如果要种菜,还是会选择在室内,在封闭可控的环境下提供足够的光照、温度和养分,才能实现种植。当然,在月球上种出来的菜一定是“天价”,其投入和产出比还需要我们再考虑考虑。

  其实,人类已经在近地轨道上种了很多年菜了,比如空间站、空间飞行器上我们都尝试种植过一些农产品或类似的生物制品。但是科学家发现,想通过宇宙的辐射进行育种还是非常困难的。瘦驼表示,无论是种菜还是养牲口,防辐射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选择相对低辐射的环境,才能使它们更加稳定地生存下去。

  月球科研站能否成为太空探测的中转基地?

  很多科学家设想:把月球科研站作为一个中转站,当我们想要去更远的地方时,我们就能先把材料运往月球,在月球上进行组装再发射。由于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不仅在组装上变得格外简单,就连火箭本体都能缩小很多,因为我们不必再造一个需要克服地球重力的巨大火箭了。那么这能实现吗?瘦驼表示,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愿景已经成为了现实,未来我国长期值守型月球科研站能够成功的话,我们就离这个目标更进了一步。

  我国的探月工程你知多少?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论坛上表示,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运行在月球轨道和月面的多个探测器组成。基本型将具备月球科学技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的能力,并与国际同行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美国、俄罗斯、欧盟等都有在月球上建站的计划,去年吴伟仁院士曾提出:未来十年左右,月球南极将出现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月球科研站,中国人的足迹将踏上月球,我国将迈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虽然眼下我们还无法得知更多的建站细节,但在众多科幻作品中,早已描绘过月球站的样子。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宇宙的探索和开发,一定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和力量。

 

  监制:白中华

  记者:鹤佳

  编辑:杨扬 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