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过完了中秋国庆8天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你脑海中是否依旧在回放假期的精彩片段?是否重新开始学习、工作后总是反应慢半拍?是否一想到离下个假期还有80多天就感觉暗无天日、心情沮丧?恭喜你,遭遇了传说中的节后综合征。今天,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将带你从心理层面讲讲,如何缓解节后综合征。

  不想上班?不想上学?我的焦虑从何而来?

  假期过半时,有人就开始焦虑,假期余额不足。国庆最后一天就有网友发帖:如何回到七天前?对此,宋少卫表示,人们都会对好东西抱有期待和享受,假期就是一个难得的放松机会。而假期临近结束的时候,就容易让大家觉得好日子“快到头了”。这种“终点效应”就容易激发大家内心的遗憾和担心。

  其实,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容易出现这种节后综合征。平时作息循规蹈矩、比较严格,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比较大的人群都容易焦虑,其中就包括学生。由于学生的工作模式特别固定,到了假期一下子放松,假期结束又一下子回来的时候,重新建立生活秩序就会特别费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开学之后经常走神,仍然沉浸在假期的娱乐活动当中。

  假期出游也焦虑?

  今年国庆假期很多人都选择了出游,但是赶车、赶飞机、堵车,样样都折磨人,淋着雨、爬着山,想上上不去,想下下不来,外出旅游度假的朋友也在抱怨着自己的焦虑。

  宋少卫表示,由于交通工具或者时间等问题,导致没有办法到达自己的预定地点,会使人产生一种类似于“延迟满足”:我本来很快就应该开始玩起来了,开始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理想状态被人为延迟了,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这种焦虑。这其实是由于对美好的期待被延迟造成的。

  有人后悔不该把时间都耗在堵车上,在家待着多好,也有人后悔假期没有好好利用浪费了。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后悔不是坏事,宋少卫表示,这是我们人类特别棒的一个心理本能。人会后悔是因为没有得到价值,但如果把后悔的价值总结出来,就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这种心理。所以,大家与其现在后悔,不如干脆总结一下,通过这次假期的安排,能得到什么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做准备。

  如果出现了节后综合征,该如何缓解?

  每年假期结束,学校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个案,有一些孩子会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回到学校,甚至出现休学和退学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及时,孩子就真的回不到正常状态了。在这种情况下,宋少卫表示,节后综合征是有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甚至身体疾病的。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家人首先要给他明确这个问题,快速寻求心理帮助。其次,孩子自身也要努力去克服心理上的一些焦虑感,找到工作或学习上的快乐和优势。当然,相关的班级集体或者团队,也要给他更大的心理支持和包容。

  而对于成年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它,因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第二步就是积极调整,比如早一点休息、喝点牛奶、泡泡脚等等,使自己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第三,作为管理者,可以给大家更多的包容和接纳,让员工更快更好地回到团队状态。

  假期太精彩了,生活太平淡,日复一日的生活又该如何面对?

  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期盼下一次假期的到来了,在这种漫长的期盼过程当中,我们又该如何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呢?宋少卫介绍,首先,我们可以想一想,在工作和学习当中如何让自己每天都有收获,保持一个不断增值的状态。就像是为下一次冲浪而蓄水,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增值,直到下一次假期来临的时候顺流而下。宋少卫表示,把前期的学习和工作做好,那么这一段的收获感就是未来放飞美好心情的起点。

  其次,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假期来临的时候,更科学、更精准地制定计划。当我们有了经验之后,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处理节后调整的程序,比如,在假期结束的前两天,回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原住地,调整生物钟,让自己更快地去适应变化。如果每次都按这样的程序来处理,此后就能更好地提前解决节后综合征问题。

  与其从现在就掰着手指头算,还有什么时候才能到元旦,感叹时间太漫长了,不如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一点,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假期里玩得好,回来之后工作学习得更好。

  监制:白中华

  记者:鹤佳

  编辑:杨扬、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