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了《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这是我国首部动物致伤诊治规范。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毒蛇咬伤人数超过30万,胡蜂、海蜇、蜱虫等动物致伤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我们怎样和动物接触才是安全的?动物的哪些行为是在向我们示好,哪些行为是在对我们发出警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馆员张劲硕博士为您带来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小知识。

  哪些动物可能对人造成伤害?

  事实上,世界上任何动物都有一定危险,只不过程度不同。跟任何动物接触,哪怕是宠物,也有潜在的风险。其实,看似温顺的宠物猫狗,对人造成的伤害是最多的。当然,它们跟人接触最频繁,伤人的概率也就会高一些。我们应该对动物保持警惕,比如景区常见小动物喂食项目,虽然它们看起来非常可爱,但也经常发生伤害事故。张劲硕博士提醒,人和动物接触需要格外小心,我们应该形成安全意识,可爱的动物不代表不会伤害你。

  除了直接伤害 如何防范间接伤害?

  动物对人造成的直接伤害多见为抓、挠、咬等等,此外,动物可能还会对人造成间接伤害,比如它们身上可能会携带某种致病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并不会直接传染到人的身上,有时是在中间宿主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异,然后传染给人类。经过亿万年的演化,这些微生物跟自然宿主已达成一种默契,张劲硕博士表示,这就是一种协同进化关系,除非本体很弱,否则不会造成威胁。

  其实人和动物一样,身上也有很多病毒,它们本来是该待在哪就待在哪,但是人刻意地或无意地打破了这些边界,使本来不属于我们的病毒转移到了我们身上。从流行病发展史角度看,野生动物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疾病,但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人类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对动物滥捕乱猎,以及食用野生动物。张劲硕博士建议,不要过分侵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要跟这些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哪些动物不适合作为宠物?如何看待异宠?

  猫、狗、鱼、鸟都是常见的宠物,而现在有很多人追求新潮,饲养一些猎奇的宠物,也就是所谓的异宠,比如蜘蛛、蛙、蛇、蜥蜴、守宫等等。但张劲硕博士表示,不提倡大家去饲养这些异宠。

  从病原微生物角度看,尽管它们身上所携带的病毒细菌很少传染给人类,因为寄生在低等生物体内的微生物不会进入到高等生物的细胞内。但是,它们存在其他危险,张劲硕博士提醒,很多昆虫带有毒性,或者人本身对其过敏,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我国在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监管力度,许多异宠属于濒危动物,饲养它们不仅是非法的,而且会对种群本身造成致命的打击。

  动物的哪些行为是向人示好的行为 哪些是警告行为?

  当动物与人类建立信任时,它们会将身体的脆弱部位展示给人类,比如让人摸肚皮。但是,动物和人一样,也会生气,并且神情、行为上都会产生变化,如果它将进行攻击,可能会呈现出瞳孔变大、咧嘴、拱腰、竖尾等行为,身体从自然状态变成紧张状态。当你发现动物发生了类似的改变,这就是在警告你,它可能要攻击你了。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刻警惕,保持距离或躲入安全地带,停止进一步挑衅。

  当然,动物表达情感的方式跟人类不一样,有时可能并不是要故意攻击人类,张劲硕博士补充,比如狗见到你时真的是太开心了,想跟你玩,然后扑倒你,这种“无意”的伤害也应该注意。

  谨慎“吸猫”:为什么动物与人的粘膜系统接触的行为,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

  最近“吸猫”很火,有猫人士会把宠物靠近人的口鼻等部位,来亲近宠物,无猫人士就只能线上“云吸猫”了。

  专家提醒,不要和猫、狗等宠物过分密切接触,尤其不要让宠物舔人的口腔、眼睛等粘膜。因为体液本身会携带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而人的粘膜系统非常脆弱,很容易被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从而导致感染。

  那么皮肤为什么没关系?因为皮肤本身就是人体的保护层,能够有效阻挡一些病原微生物侵害到人体的细胞内,因此皮肤接触一般都没问题。

  被动物致伤 正确处置的步骤是什么?

  张劲硕博士表示,被动物抓伤和咬伤后要第一时间处理伤口,可以用大量的肥皂水进行清洗;第二,及时就医,接种狂犬疫苗,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即使是疫苗接种完全的家猫家狗也很难保证其健康,因为在遛狗等接触行为中,很可能感染上一些病毒细菌。

  我们的地球是共享的,希望大家关注周围的生命的同时,注意保持安全的距离。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首先应注重野生动物的健康、生态系统的健康,只有野生动物健康、生态系统健康,人类健康才能得到持久的保护。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云听app,搜索《新闻超链接》)

  监制:白中华

  总台央广记者:富赜

  编辑:杨扬 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