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消息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界在农作物突变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等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餐桌上的核技术安全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刘录祥告诉《新闻超链接》:核能可以育种。

  听到这儿,手中的筷子抖了一下。

  核能怎么育种?

  从原理上来讲,核能育种是通过核能辐照射线破坏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结构,使其基因发生突变,形成一种新的性状。然后,筛选出对人类有利的性状将其固化下来形成新的品种。

  实际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将种子送到核设施去进行辐照。然后,将被辐照过的种子带回实验室、大田中进行种植,去筛选突变个体。这其实是个胶着的过程:筛选、淘汰、筛选、淘汰……目的是要选出我们认为有利的性状。比如,选出高蛋白玉米,找出抗虫、抗旱的植株,挑出产生抗性淀粉的作物。

  这些有用的突变需要被进一步稳定下来,让它不再是“突然的”“随机的”。选优良个体进行繁殖,然后,又是不断地试验、多年的试验。

  最后,还要通过品种管理部门的认证,才能真正完成品种培育。

  这样的一个育种过程,刘录祥表示,和自然界里的自然变异、进化本质上是一样的。核能育种只是施加了一个外力,开启了一个“倍速”,使得生物变异的速度和频率加快了很多倍。

  和太空育种、转基因育种有什么不一样?

  太空育种和核能育种可以算得上是同理,只不过,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空间环境的宇宙粒子进行辐射作用。

  转基因育种则是对单个基因的定向改良,将某个已有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办法转移给生物体,让它获得一种原本并不具备的性状。

  和转基因育种相比,核能育种对基因的改变存在随机性,可能诱变出预想不到的性状。

  刘录祥介绍,目前,我国已利用核技术诱变育成和审定了1033个突变品种,超过同期国际上育成突变品种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为国家增产粮棉油15亿公斤。

  监制:郭静

  总台央广记者:富赜

  编辑:刘飞 毕利伟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云听App,搜索《新闻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