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故事
她们从贫困中走来
中广网
  

        福建华南女院有学生2300多人,其中贫困生430人,特困生270人。虽然各级政府给予贫困生各种奖学金,学校也采用了多种扶助手段,但对那些家里既无力凑学费,也无力给生活费的学生来说,完成学业依然受到贫困的阻碍。然而,身处困境的她们却让记者一次次深受感动。稍后的节目为您详细讲述。

在福建华南女院的餐厅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女孩买3毛钱的干饭,就着紫菜汤吃一餐。特困生们改善生活,就是3个人合起来买一碟5毛钱的青菜。学校一位老师掏出2000元资助4名最贫困的女生,想让她们吃得好些。哪里想到,她们或是买了英汉辞典,或是寄回农村家里,给病重的父母买药吃。”女孩儿们日子过得艰难,脸上却常常挂着笑容。

        411下午,记者在图书馆见到了身材高挑的漂亮女孩陈少敏。小陈家在三明市台峰村,全家6个人有4个是病人,她是靠着缓交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支持读到今天的。来福州读书一年半,她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去年冬天,福州天气很冷,她就把春夏秋冬的衣服全部套在身上御寒。冻得实在无法穿凉鞋了,就掏20元买了一双削价的运动鞋。寒假回村,遇到一段烂泥路,她怕弄坏了鞋,硬是赤脚走回家。小陈说,“如果学校派我外出参与公益活动,我会去同学那里借一件合适的衣服穿。今天知道有记者来学校,所以我专门借穿了同学的一件衣服。贫困,不能成为我们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的理由。”

走进首山校区公寓304室,记者正好看到商务英语专业黄晓嫘弯着腰在数小凉台上搁着的一堆饮料瓶。“凑够50个,我就拿去卖。在校园附近,一个大瓶子只能卖5分钱,但我拿到远一点的地方,一个可以卖到1毛钱呢。在别人还要花父母的钱读书时,我读了一年半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多半是我自己勤工俭学和捡破烂换来的。”说这话时,晓嫘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与坚毅。

        晓嫘10岁那年母亲病逝,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到校报到后,她到学校周边一家挨一家地问,终于在一家套餐店找到一份零工,两小时赚5元钱。靠着这份工,加上捡饮料瓶,她为自己解决了生活费。

        在教学楼台阶上,记者遇到一位有着一双大大丹凤眼的姑娘,双手粗糙,显得与年龄极不相称。她叫李玉燕,是华南女院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父亲靠给人补渔网养活一家人。当年考上华南女院,她在江苏大学读大四的姐姐,将自己打工赚下准备读研究生的钱拿出来,给她做了第一学期的学费。为此,姐姐放弃了读研的机会。

        刚到福州时,她问了几百家小餐馆、小超市,没有人愿意在双休日雇全天工。最后,一家麻辣烫店主愿意给她一份假日工,每天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8点,帮店家穿麻辣烫、收碗、洗碗,一天管两餐饭,再给30元钱。得到这第一个勤工俭学机会,小李喜极而泣。

        小李来福州一年半了,最大一笔开销,就是在去年冬天花3元多钱,买了一瓶润肤霜。小李对记者说:“战胜贫困、克服困难,也是极其宝贵的人生课,所以我一点不觉得自己苦。”

        看了这几个故事,除了感动我们还能说什么?这些姑娘,从贫困中走来,在贫困中成长。她们就是中国的未来!


来源:福州晚报    责编: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