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故事
古稀老人走街串巷保留城市记忆
中广网
  

  一般老人退休后都爱种花、养鱼,可是在上海市新港路街道有一个名叫薛顺生的古稀老人,他的爱好有些特别——为老房子拍照、做档案。11年来,他骑自行车行遍上海,踏访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并为保护这些建筑而奔走。11年间,他已经写了建筑方面的书籍40本。有不少原本不为人知的老房子,在老人慧眼识别之下,如今已经成了上海的知名建筑。今天的新闻故事来给您讲讲这位为老房子拍照的人……

  薛顺生老伯退休前是上海房地局一名负责修缮的工程师。与房子打了一辈子交道,老人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退休后,他骑自行车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为各类建筑拍照片留念。11年来,他骑坏了4辆自行车,写下40本建筑方面的书籍和百余篇有关建筑历史的文章。在老人眼里,这些不会说话的建筑是他的老朋友,也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他说:“一个没有文脉延续的城市,是一个失忆的城市,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因此,他要为这个城市留下一份记忆。

薛老伯相册里最多的是建筑照片,这些照片背后大都藏有一段故事。其中,一张文学巨匠巴金寓所的内景照片就来之不易。当时,为了拍巴金寓所的内景,薛顺生登门拜访。巴老的女儿告诉薛顺生,巴老身体欠佳,谢绝会客。薛顺生诚恳地告诉她,他只是为写一本建筑历史文化的书,只在院子里停留几分钟拍张照片,不会惊动巴老休息。薛顺生的诚恳打动了巴老的女儿,终于得到为这幢有故事的老房子留下记忆的机会。像这样的故事在薛老的相册里还有很多。

在薛顺生老人的努力下,上海许多老建筑不仅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而且有的也因他的关注而重获新生。

  位于沙泾路的“1933老场坊”如今已成为上海市知名的历史保护建筑和时尚地标。而在几年前,这个“老场坊”还被闲置,不为人注目。2002年,薛老的侄女在“老场坊”对面的九龙宾馆举办婚宴。老人无意间拉开宾馆的窗帘向下看去,发现楼下一个巨大的圆形建筑非常特别。回到家后,他便一直惦记着这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几次前往勘察调研,才知道这座被闲置的建筑建于1933年,是原工部局宰牲场,是当时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肉食品加工厂。

  于是,薛顺生把自己撰写的调研材料送到上海虹口区文史馆和市文化管理部门。经有关专家多方考证,原工部局宰牲场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吸引了大批游人慕名而来。“老场坊”因为薛老的发现而华丽变身,重回人们的视线。

  目前,薛老伯正在为上海虹口北外滩沿线的老仓库、老码头整理照片和文字资料。老人说,随着这些年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北外滩焕然一新,一些沿江的老码头和老厂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关注视线。虽然这些老建筑并不属于保护单位,但是它们曾经承载着上海工业文明发展,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老人希望能为它们留下一些资料,为北外滩整理出前世今生的记忆。


    
来源:新民晚报    责编: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