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狂人马斯克开启“星链”计划 用12000颗通信卫星包裹地球

2018-02-23 12: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科技狂人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项目的首批测试卫星,准备搭建由1万2千颗卫星组成的太空“星链”。

  当地时间22日清晨6点17分,北京时间昨天晚上10点17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猎鹰9”火箭,除了将一颗西班牙卫星送入轨道之外,还将本公司卫星互联网项目的首批两颗圆形卫星送入太空。为搭建由大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太空“星链”做准备。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2014年11月提出搭建全球卫星互联网的设想,计划在2019年-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由大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从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此外,22日发射的“猎鹰9”火箭第一级曾于去年8月执行过发射任务并被成功回收。不过在本次发射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没有再次尝试回收火箭第一级。

  1万2千颗卫星,大约相当于全球现役卫星数量的10倍,也是史上所有发射卫星数量的2倍。那么,这个“星链”计划靠谱吗?它有什么用?

  2014年11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提出搭建全球卫星互联网的设想。随后,在西雅图公布的这项后来被命名为“星链”的卫星互联网项目,依照计划,将有4425颗卫星部署在地球上方1150公里至1325公里处的近地轨道。另外7518颗卫星将部署在地球上方335公里至346公里之间的极低地球轨道。相关文件显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首批部署的约800颗卫星将主要用于覆盖美国本土、波多黎各等地,在全部卫星到位后,这个系统将覆盖地球全部表面。因此,理论上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全球互联网服务。这些卫星将在接近地面的轨道上运行,因此与较高的卫星相比,传输数据延迟问题得以改善。但这只是开始,马斯克在谈到其宏伟愿景时说,来自卫星互联网项目的资金和技术将用于人类移民火星的终极目标,这些小型卫星的发射将持续至2024年。届时,卫星互联网系统将满负荷运行。这些小型卫星的长宽高分别为4米、1.8米和1.2米,每颗卫星如一辆轿车大小,在不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的情况下重386公斤。而对于如何避免成为太空垃圾的问题,这家企业称,将让这些小卫星在使用寿命临近结束时有序离回,计划采用先进技术减少可能产生的碎片。

  其实,利用太空中的卫星,取代地面基站进行通信传输,人类的相关研究已经推进了几十年。包括使用静止轨道的卫星通信系统,也包括上世纪90年代被寄予厚望的铱星移动通信系统。航天二院研究员杨宇光分析,马斯克提出的“星链”卫星互联网项目,瞄准了当前的热门领域。采用卫星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目前有两类比较主要的手段:一类是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因为它定点于赤道的36000里上方,相对于某一个地区来说它是固定不动的,可以提供比较稳定的服务。但它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由于距离地球有3万多公里,所以它的通讯本身有延迟。这类卫星对于两极地区覆盖稍微困难一些,这样就产生了另外一类低轨星座方式通信手段,最大的优势在于由于它的高度比较低,和用户之间的通信联络延迟比较小,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是目前最大的潜在用户。比如在空中飞行的客机,上面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及一些野外、地面的基础设施覆盖不到的地方,目前采用低轨星座的方式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是在地上比较热门的一件事,很多公司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十几年前,铱星系统的卫星发射没几年,因为难以背负巨额债务,一度宣告破产。时至今日,低轨道卫星通讯技术面临的巨额成本,依然是限制这一领域发展的最大瓶颈。除此以外,杨宇光指出,卫星频率使用和安全问题,也让“星链”项目受到了诸多质疑,面临更多挑战。这类服务需要非常多的卫星才能够实现全球的覆盖,它的分布要保证比较均匀,卫星之间需要有通信的链路,这也提高了卫星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成本问题,整个投入规模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以上的量级,启动的过程、资金是否能够解决也有一定的疑惑。由于低轨的星座高度比较低,需要经常进行轨道的维持、卫星星座的维护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在实现方面的技术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频率问题和安全问题。在空间运行的飞行器的低使用频率需要事先进行协调,国际电联会给出这方面的可用的资源、可用频段,使用者要提出申请,有冲突的使用者之间要进行协调,如果说你占用频率,其他人就没法使用这个频率,这是频率占用的问题。如此之多的卫星进入太空,在一个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拥挤的空间运行也会增加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