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防灾减灾日”盘点各国如何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017-05-13 14:1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如果暴雨将至,气象部门发布红色预警,你还会送孩子上学吗?沙尘暴来袭,你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大风,你是否意识到需要防范高空坠物和危险建筑物?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九周年,也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凸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社区是基础、基层是关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与此同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问题还较为突出,“重救灾、轻减灾”思想仍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抵御灾害的能力仍显薄弱,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因灾致贫、返贫等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尤为重要。现实中有不少人在台风、暴雨等灾害到来前存有侥幸心理,在防灾过程中仅靠主观经验做判断,这都是非常危险的。

  防减社区和基层灾害的关键还在于教育。广州蓝天救援协会副会长虞敏就建议,中小学校应经常开展避险演练,防灾教育应该成为必修课,绝对不能摆样子、走形式。

  放眼海外,各国如何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有着哪些经验值得借鉴?首先到邻国日本看一看。日本的防灾教育从娃娃抓起,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说,一般日本学龄前儿童就已接受过3小时地震安全逃生教育,防灾训练和应急措施也都纳入中小学学校教学计划。

  日本所有学校每年都要有计划地进行4次左右的灾害模拟教育,并定期举行防灾模拟竞赛以检验教育成果。同时,日本不遗余力建设坚固校园,当“3.11”大地震将周围夷为平地时,每一所小学都屹立不倒。

  对于职场的成年人,日本的公司也会每年都会安排防灾训练,尤其是新年度入社的新人,而培训内容从如何逃生到高压水枪的使用都有涉及。

  “3·11”日本大地震以后日本的民众的防灾意识更加提高了。根据调查显示,与家人和身边的人讨论灾害问题的民众的比例超过60%是之前一倍左右。平时准备好防灾用具,比如便携式收音机、手电、医药品、食品等的比例也增加不少。很多日本家庭都储备着三天以上的食品,固定家中可能倒塌的家具等防灾对策也更加普及,加入地震保险的增加到40%左右。可以说“3·11”以后日本的防灾对应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常识。一位受访的女性说,之前她并没有准备过防灾用品,“3·11”之后她不仅准备了防灾包,还准备了一份给自己的妹妹作为生日礼物,她的妹妹非常高兴收到这份礼物。日本政府认为防灾首先要有防灾意识,但是也有10%左右的被访问对象表示,没有做任何防灾准备。另外积极参加防灾训练的人虽然有所增加,也还停留在10.8%的低水平,政府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民众防灾观念。另外灾害随着时间被淡忘也是人们掉以轻心的原因,为此政府和民间组织每年都在“3·11”这一天以各种方式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教训。比如今年3月11日,在东京银座的索尼大厦外墙上贴出一幅巨型公益广告,在广告条幅的16.7米处有一条醒目的红线,告诉大家当时海啸的高度,人们仰望这个高度可以身临其境的想象灾害带来的重创,提醒人们重视防灾。日本中央政府还要求各地方政府研究制定避难计划对应方案,各地方政府也在不断的改进防灾措施,特别是储备了更多的防灾物资。

  再看美国。美国观察员杜海峰在佛罗里达经历过好几次飓风天气,当天灾来临,美国人是怎么做的呢?

  杜海峰介绍,美国社会和政府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比如在佛罗里达飓风是多发的一个自然灾害,每年美国国家气象部门会规定6月份到12月份是飓风季节,在飓风季节来临之前会公布相应预测,今年大概会有多场飓风,大概会有几个登陆。一般公司、学校都会制定相应救灾计划,在飓风季开始时下发到每一个部门,让每一个人都了解相关知识,比如飓风要来临之前两到三天除了当地气象部门不停预告外,政府会组织相应的预防性救灾措施。如果开车行驶在美国大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一些州的路上,都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如果飓风来了通过哪一条路进行疏散。而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杜海峰感觉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政府保证信息透明,不断进行灾情通报。比如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生活会遇到较大暴风雪,有一年整个波士顿城全城都封闭了,街上都没有车,暴雪来临时基本上整个新英格兰地区几个受灾州的州长和所在地市的市长几个小时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当地气象部门、政府部门对雪情通报非常及时,坐在家里面通过电视或者广播可以知道现在下了几寸雪,清雪工作进行得怎么样,现在出去安不安全。

  最后一站去德国。在德国,青少年红十字会宣扬的理念是“没有人因为年龄小而不能施救”。德国民众一般都知道受灾时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青少年红十字会一直致力于向学校、特别是小学提供急救知识方面的教育支持,并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急救和危机应对教学方案及课程资料。

  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德国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所以发生大规模地质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低,更没有强烈地震和海啸等给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的重大自然灾害。在德国偶然会发生强对流天气引起的暴风雨灾害,并且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员受伤,如大树被吹倒后砸坏车辆,伤及人员。还有洪灾,像莱茵河、奥得河这样的欧洲大河有时候也会泛滥,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奥得河洪灾,给沿岸地区造成了严重损失。前年波恩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导致城内数个地段被淹,一些学校停课,所谓的各种防洪神器根本就起不了多少作用,洪水来临时沿岸城市照样会被倒灌。整体上德国严重自然灾害比较少见,所以没有紧迫性的救灾普及教育,在学校里会学习一些一般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过德国有着非常专业的救援机构和救援体系,一旦发生灾难能够快速反应,展开有效的援救工作。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防灾减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