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独家点评

叶海林:保护方言不应被列入立法程序

中广网    2012-01-1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事件】这两天,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很多人提议保护地方方言。比如,北京市有政协委员提议,在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加入选学科目"北京乡土地理",来保护北京独有的文化。再比如,上海人大代表书面建议,建设上海方言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上海方言。【各地两会代表提出拯救方言 专家:方言流失是正常现象】

  中广网北京1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各地两会代表提出拯救方言。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做了如下点评。

  叶海林:继续我们关于方言的讨论,在上一个时段中我们谈到其实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是有矛盾的,他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问题在于说,具体的关于讨论保护方言的这些议案和提案中都要涉及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保护一种语言它是需要财政投入的,包括你学校的授课,老师的增聘以及电视台、电台的这些乡音节目的主持人和主播的招聘等等,肯定是要引起一些财政问题的。这部分的财政成本应该由谁来负担,这才是任何一个议案和提案都绕不过去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毕竟公共权利的行使和地方立法的要义在于说,对地方政府所掌握的资源如何进行分配,那么保护方言假如这是一个真命题的话,这笔钱应该由谁出?是应该由地方财政来负担,还是应该由国家财政来负担?

  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在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保护地方方言的讨论当中,甚至再往前回溯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讨论保护方言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提出这种声音的都是发达地区的,无论是江浙、广东,连北京也有。像这样一个问题,其实主要是担心在本地方的一种文化受到普通话的冲击以后,导致这种地方文化的在居民生活中的下降。

  可是我们也注意到,真正被普通话大范围冲击的其实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而且当地的民众是以一种拥抱的态度去面对普通话的,他们更愿意学好普通话,因为这样对他们找工作,对他们就业,对他们改善生活环境会更有帮助。实际上在保护方言这个问题上和中国的许多问题一样是有地区差异的,那么这个地区差异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在这种地区差异下,如果是国家财政投给发达地区的这种方言保护的费用会太少,以至于地方政府会看不上眼,投给不发达地区的费用给人的感觉就是,你有那么多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你没去解决,你去解决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这也不合适。所以用国家财政来说这个事并不是一个什么好主意,那用地方财政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谁有钱去保护自己的地方的方言呢?肯定是发达地区,那些不发达地区的方言由谁来保护呢?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会不会造成新的方言歧视,就是有钱人讲的地方方言就是高贵的,需要被保护的,没钱的人讲的地方方言就是应该自动消亡,这样恐怕也不符合我们保护方言的初衷。

  保护我们的方言,保护我们的地方文化,所有的地方文化在这个问题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哪儿的方言更值得保护的问题,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应该被讨论的问题。所以回到问题的实质就是,如果这确实是一个真命题,那么财政的问题是应该在政府的财政负担之外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民间的行为。既然它应该是一个民间行为,那就不应该被拿到地方立法的机关当中去讨论,它不是一个应该被记入地方政府行政和立法的这样一个程序的问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编:姜萍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