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剧、不平衡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尽管受到疫情、汛情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但我国经济依然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年终有望交上一份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单。中国之声年终经济特别报道——奋进2021,3日推出《攻坚克难稳增长》。

 

5G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绿色智能产品正成为“新宠”。这两天,开封市民李先生正在为新房添置家电。

李先生:我刚看了一款空调,能够获取新鲜空气,还有除菌的功能。智能家电可以让我的生活更方便,更省心。

消费者观念从单一的“性价比”到多元化需求的转变,也牵引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某电商平台客服经理赵林对此感受深刻。

赵林:消费者对电器观念转变得非常快,现在都讲究智能家居,手机联网的电压力锅都是在朝这方面发展。

消费引领制造,制造业升级反过来又促进消费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11亿元,同比增长14.9%。同时,消费投资结构继续改善。高技术产业和民生领域投资较快增长,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3%。经济学家张连起说,消费作为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正在进一步显现。

张连起:我们有基础,有超大规模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有中等收入规模的群体,现在4亿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正在聚焦发力,国内需求的持续扩大等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正在进一步显现。

不仅是消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近期,各地迎来秋粮收购高峰,各大粮库备足库容、资金,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秋粮收购进展顺利,粮食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为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粮食大省山东腾空242亿斤库容,准备资金245亿元,同时,鼓励各地饲料、养殖等玉米加工转化企业,积极入市收购。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分析,尽管受到疫情、汛情不利因素的冲击,我国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和服务业经受住冲击,呈现出改善态势。

付凌晖:今年夏粮和早稻实现了双增产,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5.2%,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5.5%,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市场保供成效显现。

受疫情影响,今年世界多国出现供应短缺,物价飞涨,但纵观全年,我国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4%。基本消费品生产稳定增长,销售势头较好。有效满足了居民生活需要。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付凌晖: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上月持平,低于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处于较低的水平。

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积极因素在累积增长。张连起判断,受基数因素和下半年复苏势头放缓影响,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会略有放缓,但整体而言,我国全年GDP6%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将顺利实现,这也为明年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张连起:以城市圈城市群为龙头,为中国经济下一步高速增长打开了经济动能上的空间,我们的实体经济在补足产业效率、增进研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另外传统实体经济在转向数字化赋能之后,提升生产力,形成一个新实体经济也有很大空间。国内需求持续扩大,都将会给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发展带来巨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