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记者韩雪莹 周羽 郑澍)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22日推出:《产业联动粤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余广滔:1吨餐厨垃圾我们需要虫卵的量是多少?

胡文锋:1公斤的虫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大概可以处理10吨垃圾……

这种名为黑水虻的小昆虫承载着香港创业青年余广滔的大梦想。他此前在香港做有机废弃物分类回收已经小有成绩,去年12月,又在深圳前海创办了生物科技公司。

余广滔:深圳前海对香港年轻人回来创业有很集中的政策、很好的环境配套,上午注册公司,下午就拿到印章了,包括这边管理团队的组建、进出口业务,都非常完备。

从注册公司、到找学术研究团队、再到落实产品加工,余广滔在大湾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今年8月,公司首批黑水虻蛋白饲料产品已经实现小规模生产,而余广滔更宏大的创业目标,是基于黑水虻的特性,做出一套从源头垃圾分类到后端垃圾处理的整体方案。如何找到一个把“想法”迅速变为“成品”的空间?余广滔在大湾区的另一座城市——东莞,寻到了答案。

余广滔:我们的项目是一个“跨界”的技术融合,会配很多自动化的、机器人的部分,而东莞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集群。我们的总部在深圳,生物技术等的“软”的部分在广州,东莞又把“硬件”制造好了,“一条沿江高速”就把我们项目的重要部分都串联起来了。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展现出“9+2>11”的城市群协同发展成效。

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局局长陈潮晖:以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带动整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港澳的科技优势、创业优势,扶持了一批智能装备制造的企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解读:将来一定是创新链、产业链和要素链从几个核心城市向周边其他城市拓展,这既能够激发当地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也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效应和整体的竞争力、影响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高产业创新水平,着力加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规则衔接的软联通,加强粤港澳合作,提高民生福祉,全力推进几个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