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之声特别专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8日为您讲述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的事迹。2021-06-0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1953年12月,苏宁出生于南京。1969年2月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81年到1991年,苏宁独立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项目有162项,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被总部、军区机关肯定和推广。苏宁希望编制一个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辅助炮兵射击。战友们都惊讶于他的大胆想法,经历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苏宁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他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共同研发一种激光测速系统,用激光来测试炮弹初速。

  就在苏宁沿着现代化道路不断前进时,令人痛惜的意外发生了。

  1991年4月21日,苏宁现场指挥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一名投弹手挥臂过猛,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手榴弹冒着白烟即将爆炸。苏宁推开监护员,抓起手榴弹,投出的一刹那,手榴弹爆炸了。两位战友幸免于难,苏宁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

  林俊德是我国核试验爆炸力学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出生,1955年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1960年参军入伍,成为新中国核试验科研队伍中的一员。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林俊德研制的“林氏”压力自记仪,在我国第一颗核爆试验中首战立功。自此,作为功勋装备,它应用于各种高尖端武器试验之中,出现在试验场的各个角落。

  林俊德常说,“搞科学实验,就要有一股子拼劲儿。”他担当10多项国防科研尖端课题研究,一年几乎有300多天都在大漠戈壁、试验场区度过。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他还为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忙碌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