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郑颖 金建军 内蒙古台记者董云静)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内蒙古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近年来,代代相传的手工刺绣成为当地草原牧民脱贫致富的一道亮丽风景。2020-10-12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硕镇乌逊嘎查绣娘王金莲的家,满眼可见精美的蒙古族绣品。王金莲告诉记者,一件一米不到的绣品,不出三天时间就能绣完,能挣到300多元。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家里猪羊满圈、鸡鸭成群,蒙古族刺绣让王金莲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王金莲:自己绣的作品能换成钱心里特别高兴,而且给孩子也树立了榜样,妈妈是心灵手巧的绣娘,可以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就在5年前,像王金莲一样的绣娘们还散落在草原的各个角落,这既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形成不了规模和收益。作为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萨仁台嘎查妇联主席的秀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主动请缨在2016年成立了萨日郎巾帼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

  秀云:刚开始我们用最传统的五颜六色的线去做一些最传统的布鞋、枕头那种的,客人们都说只能看不能买,我们心里就没信心了,有一些绣娘她们就不来了。

  正当秀云一筹莫展时,科右前旗政府对民族文化产业伸出了援手。合作社不仅申请到了免息贷款,而且还获得了专业培训的机会。

  秀云:通过这个培训班我们认识到了传承文化也能跟市场结合,跟现代结合,能把它做成商品、产品。

  萨日朗是蒙古语,意思是“草原上的山丹花”。秀云等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结合,设计了以萨日朗花为主题的服饰,让火红的萨日朗花开在了精美的绣品中。绣品开始得到市场认可,合作社接到的订单慢慢多了起来,如今已带动1600户村民实现增收。

  目前,兴安盟从事手工刺绣人员有两万多人,带动三千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兴安盟扶贫办副主任陈红花:兴安盟是多民族地区,我们大力发展民族产业,既发展了经济,使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了,同时也在乡村文明上有了很大提升,也积极热爱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