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记者柴华 任磊萍 河南台记者赵军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的神垕古镇,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北方陶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神垕人因为钧瓷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而拥有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7月10日播出《我在神垕烧钧瓷》。2020-07-10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叮咚作响的开窑声,是神垕人最熟悉的音响。常言道“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但在过去,这门手艺并没给他们带来富裕生活。

  晋晓瞳是当代“钧瓷泰斗”晋佩章之子,14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钧瓷烧制技艺了,父亲对钧瓷文化的执着深深影响着晋晓瞳。

  2000年前后,在烧瓷小有所成、吃饱饭不再是问题之后,晋晓瞳就打起了复烧柴窑的主意。

  “十窑九不成”,这就是传统的钧瓷。回忆起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经历,晋晓瞳历历在目。直到2004年12月,第一窑烧制成功,失传了700多年的钧瓷柴烧工艺再现。

  晋晓瞳:当时那一窑,窑变非常出彩的11件。引起了轰动,当时一窑5-6万块钱,不可想象的。

  神垕古镇的“七里长街”是地方政府斥资10亿元打造的国家4A级景区。2017年开街后,旅游业成为这里的一大产业,也打开了很多当地烧窑人的视野。

  在古街上开店的张国建,这两年做得更多的,是带着纷至沓来的钧瓷文化爱好者、游客、游学的小朋友们体验这种“窑变”背后的文化。

  张国建:研学游这几年慢慢热起来了,不断地有朋友来问,张老师你们那儿能不能学陶瓷啊?也就是2017年开街之后更多了,北京的、东北的、南方的都有。

  茶杯、茶壶、项链、装饰摆件、花瓶等等等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说,当钧瓷再次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里,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和艺术理念,钧瓷的另一个历史高峰就不远了。

  孔相卿:最好的传承是发展。我们现在又把我们传统的东西做到现在生活中来了,又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又养活了大的队伍,就不担心它会灭绝。

  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带动了禹州钧瓷产业的繁荣发展:截至2019年底,禹州市有钧陶瓷企业213家,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年产值12亿元,钧瓷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文化品牌和支柱产业。在这一代神垕人眼中,物质上的小康多已不是问题,精神上的富足才是人生追求。

  晋晓瞳:钧瓷从土特产到国家名片,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提升。钧瓷确实反映出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一个是求变,一个是求异,这种创造性融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