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姚东明 景明 国广记者魏宇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平园池村,依托村里的千亩荷花塘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建起了国家3A级景区,用3年的时间,把一个纯农业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幸福村,让荷花鼓了百姓“荷包”。“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7日推出《平园池:村里建了个3A景区》。2020-7-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沿着木栈道,走进千亩荷花塘,鸟鸣阵阵,空气中带着一丝甜味。远处,绿树掩映,白墙灰瓦错落有致。在“荷塘月色”牌坊下,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自豪地介绍起平园池村这个大家庭的“生态客厅”。

  刘炜建:你们来得很巧,荷花已经基本上盛开了,1000多亩,里面有水产养殖、龙虾、螃蟹。一年四季花海,春天是牡丹,夏天是荷花,到了秋天是菊花。

  平园池村地势较低,水网密布,多年来种稻、采藕几乎是村民的全部经济来源。一到夏天,村民们起早贪黑,采藕、割水芹、摸螺蛳卖到城里。生活温饱却不富裕。

  村里人习以为常的成片藕塘,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2017年,村里试着办了一次荷花节。那几天的忙碌,让刘炜建整宿睡不着。他翻来覆去地想,再不能错过这个翻身的机会了。

  刘炜建:启发很大,一下子一天能来几万人了。高峰的时候,那一天我们这边的手机无线信号都不通了。我们就感到乡村旅游很有壮大(的潜力)。

  刘炜建带领村民把心思全扑在旅游上。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对土地进行了流转,整治河道,引种了观赏性更强的荷花品种,新建了民宿和餐厅。为了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还建设了农耕乡愁文化馆、垂钓园、采摘园。

  在平园池村乡愁文化馆,69岁的村民秦兴瑞正在排演他的板胡独奏《贵妃醉酒》。馆内,游客们做香包、踩水车、舂米、饮荷花茶,不亦乐乎。刘炜建说,每天来平园池村旅游的大巴车都有30、40辆。

  刘炜建:他们现在最低的工资是80元钱一天。在菊花园、盆景园、采摘园这一部分工人的工资都在100元钱以上。我们现在60岁、70岁的人都有事做。

  精心打造的优美环境和文化内涵给村民以丰厚回报。2019年平园池村迎客18万人,创收1600多万。村集体的“荷包”鼓了,村民的医疗、养老不发愁,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改变。

  刘炜建:我们这个村目前有4个百岁老人,95岁以上的30多个,90岁以上的太多了,没有确切统计了。早上、晚上我们这边老百姓全部都跟城里人一样散步,已经建好了2.2公里的慢行步道,路灯亮起来了。

  刘炜建的下一个目标是,用温泉康养小镇把村民的生活和乡村旅游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刘炜建:温泉小镇也在建,发现了温泉1700米,已经在打,目前已经到了500多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