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刘会民)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分类施策,真抓实干,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决战脱贫攻坚》,今天推出精准扶贫篇:“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2020-1-12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按照总书记要求,近年来,甘肃省全面推行“一户一策”精准扶贫,选派40多万干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他们吃住在村里,熟悉村里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指导科学选择产业,支撑项目落地,让扶贫政策与帮扶对象精准对接。

  临夏州东乡县拱北湾村第一书记、帮扶队长吴佰顺:住到村上以后,大家分头跑,跑完之后还得商量些事情。调查不清楚,你就谈不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在山西省吕梁市,二维码也被运用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利用“科技+制度”的手段,当地创新性地推行“一码清”管理。以国家扶贫数据库和县扶贫项目资金库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提取,归类分析,实现一乡一码、一村一码、一户一码,所有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政策到村、到户情况一码呈现,一码清底。

  交口县桃红坡镇西交子村脱贫户张四平:通过一码清,我了解种植香菇的好多优惠政策,我去年种了一万多棒,经济上收入翻了一番。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扶贫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措施被广泛应用。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看望慰问贫困户。在村民徐海成家里,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微型薯种苗的生产情况,帮大家算脱贫账,找致富路。

  习近平:就是这个原种价格很高呀,你看你这个亩产2000斤,每斤是2块钱,一般的商品薯每斤是5毛钱,价格差了很多,所以说现在家家户户都种一点。

  2018年开春,德胜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利用村党支部争取的扶贫项目资金,建起280个微型薯大棚。贫困户以每个每年1000元的价格优先承包。两家专业公司负责提供瓶苗、免费技术服务等。如今,德胜村马铃薯不仅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还成功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德胜村也入选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在徐海成自家的地窖里,看着满窖的马铃薯原薯和微型薯,老徐告诉记者,靠着种植这些“金豆豆”,村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徐海成:总书记也说过,教我们这个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走向全国。我们村都种这个了,也要牢记总书记讲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前进,继续大干。

  围绕“精准”二字发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不断加快。在精准扶贫上,四川坚持目标标准,瞄准靶向、精准施策。通过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动态调整,先后开展4轮精准识别“回头看”,全面找准四川省贫困对象。四川省脱贫攻坚办主任、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介绍,四川还建成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每年开展1次动态调整,脱贫的及时标注,返贫的及时纳入。

  降初:对象识别上,建立脱贫攻坚信息化平台,实施动态监测、动态管理。脱贫退出上,分县、村、户明确了脱贫退出的标准和程序,引入了第三方的评估机制,对脱贫对象定期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确保了扶贫成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现在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仅有一年的时间。脱贫攻坚任务中,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去年(2019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