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7日消息(记者刘军 马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安徽考察时,要求安徽“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三年多来,安徽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多项生态环境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2019-12-2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初冬时节,安徽省宿松县二郎镇的油茶基地里,满山的油茶长势繁茂,金黄的油茶果压得枝条弯下了腰。

  安徽龙成农林发展集团董事长吴伍兵说,过去这是长满了马尾松和芭茅草的荒山,既不能给村民带来收入,还容易引发山火。2013年他回乡发展油茶产业。林地流转、使用权归属等老大难问题,都通过各级林长的直接沟通,迅速得以解决。

  吴伍兵:我们第一期满负荷生产的话是十几个亿,第二期如果生产的话是二十几个亿,加起来一年产值是五十个亿。你看这个油茶,一年四季是青的,多漂亮。老百姓富了,生态美了,税收增了,既有效益了也有收益了。

  2017年初,安徽省率先在全国试点推进“林长制”改革,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专员专责、专心专管,全省共设立各级林长5.2万名。2018年全省新增造林144.5万亩,林业总产值达404亿元。在宿松县林业局副局长黄松友看来,林业发展不再是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由各级政府来组织协调,全民参与,成效越来越好。

  黄松友:所有的林农积极性都上来了,自发地种油茶,不用动员了。再加上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撑,我们预计在2025年要达到25万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为了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幸福,安徽与浙江在新安江流域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通过两轮试点探索出“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水质常年优于地表水Ⅱ类、接近Ⅰ类。在新一轮试点中,皖浙两省重点围绕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环保能力建设等五大类工作,全年完成投资10.2亿元,流域综合治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逐渐形成。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副局长毕孟飞:加快实现了新安江流域末梢治理向源头系统治理转变,项目推动向制度保护转变,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真正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

  在此基础上,安徽省去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重要区域生态补偿全覆盖,并针对长江安徽段实施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线分级管控措施,确保长江安徽段水清岸绿产业优。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宏介绍,去年安徽省共产生水污染赔付和生态补偿金4亿元,全省共产生空气质量补偿资金合计6617.3万元。

  罗宏:生态补偿机制本身是一种经济手段,通过这种经济杠杆的调节,来引导我们走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前移的同时,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今年三季度,安徽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5.2%;1到10月份,安徽省长江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3.1%,较上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巢湖全湖总氮、总磷和氨氮分别比2015年同期下降22.2%、15.2%和48.2%,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各项环境指标,尤其是水的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我们实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战告捷。我们将继续把生态环境工作做好,继续把我们的好山好水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