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国前瞻部署重要科技任务 多个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2018-04-06 07: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近年来,我国加强顶层设计,前瞻部署和组织实施重要科技任务,在多个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2018-4-6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创成果。

  这是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个克隆猴“华华”的叫声。中国科学院非人灵长类(苏州)研究平台主任孙强说,这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孙强:克隆猴的遗传背景是相同的,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和产业链。

  而在拓扑量子计算方面,中国科学家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团队等联合攻关,首次发现了超导拓扑表面态,为探索马约拉纳费米子提供了全新平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洪:我们今年发现铁基超导体表面是拓扑超导,紧接着我们预言,如果在这种材料中加磁场,在这个磁涡旋中间就会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

  除此之外,在量子信息、中微子、纳米、空间科学、干细胞等方面,我们的原创性基础研究都取得长足进展。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介绍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叶玉江:主要的表现一是投入大幅度增长,二是科研力量和科研条件大幅度改善,三是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水平的队伍快速发展,四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科学研究需要科学人才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说,自2016年起,中科院就部署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进一步持续稳定支持拔尖人才,为老、中、青三代拔尖科学家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持。

  高鸿钧:使他们“坐得住冷板凳,敢啃硬骨头”,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冲击国际一流甚至国际顶尖的重大科学问题,潜心探索、长期攻关,实现更多原创发现,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开辟更多新的领域方向,产出更多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

  据了解,从2011年到2016年,五年时间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一倍,从411亿多增加到820亿多。但这些投入主要是靠中央财政,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说,接下来,除了中央财政的投入稳定增加外,还要增加地方财政和企业社会力量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张晓原:我们实际上已经在探索,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进来,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进来,已经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下一步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推广。

  今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介绍说,根据意见的要求,接下来我国将强化基础研究的系统部署。

  叶玉江: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更加重视,要加大对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还要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要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通过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白春礼:应该说过去的五年,中国的科技成果处于一个“井喷期”。原来我们的研究水平大部分都是跟踪,过去五年,我们实现从跟踪到并行到领跑这个三态并存的历史性转变。另外中国的科技也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实现)逐步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转变。

编辑: 申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