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韩雪莹 王逸群)入夏以来,全国多地连续出现高温。经济复苏叠加高温天气,我国用电负荷较快增长,“虚拟”电厂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及天津、北京、上海等10余省份相继发布的“十四五”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碳达峰实施方案,均对发展虚拟电厂提出明确要求。何为“虚拟电厂”?它将怎样实现更智能的用电?

 

何为“虚拟电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介绍,虚拟电厂并不是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煤电、水电、核电等发电厂,而是一套能源管理系统。王志轩说:“虚拟电厂首先它不发电,它主要是从用电的这一侧来节约用电或者进行用电负荷的转移。比如早上用电,我能不能转移到晚上?为什么要转移?当用户大量用电的时候,发电侧已经开足马力,但是依然满足不了用户用电,怎么解决?一般情况下就是多建发电厂。可是多建发电厂需要消耗能源,还需要马上建出电厂。如果通过用户侧来节约和转移负荷,就相当于节省了发电侧新建的电厂。所以我们把用户侧节约或者转移的这种负荷集中起来,就叫作‘虚拟电厂’。”

而实际上,如果仅仅通过扩建电厂来满足尖峰时段的用电需求,暂且不提高昂的扩建成本,用电低谷期可能产生的巨大浪费也不容小觑,通过有序用电来控制需求造成的停工停产也会对企业造成冲击。因此,多年来,虚拟电厂成为有效解决用电负荷的新方案。

在王志轩看来,虚拟电厂早就不是什么新兴概念了;不过,随着新能源发电的不断发展,虚拟电厂的功能,也从先前传统的减少电网和能源投资,逐步转化为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王志轩表示:“由于新能源发电在发电侧比较波动,比如有风的时候、风电就发电,没有风的时候它就不发了;光伏发电也就是太阳能发电,一片云要遮过来的时候,它肯定输出就少了,特别到阴天下雨时就没电了。可是新能源发电要大力发展,一个是解决资源的长期不足,再一个是要低碳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新能源的不稳定性,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发电厂多建和少建的问题,怎么能够让新能源发电尽可能消纳?这时候用户侧就需要更多适应发电侧变化的能力。”

也就是说,除了电力“智能管家”的角色,虚拟电厂还能通过储能装置对新能源进行集成调控,起到“聚沙成塔”的作用。例如,在江苏常州,一家商场的空调控制模块已接入负荷集控系统。该系统分析后发现,目前正是当地用电高峰,需要降低用电负荷来平衡电网供需。30秒后,系统将商业综合体内功率为1200千瓦的空调负荷自动降到600千瓦,商场内的温度只上升了1℃,并没有影响到顾客的购物体验。王志轩解释:“通过数字化或智能化的手段,把大量有可能调整的负荷聚合起来,这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十万千瓦或者二十万千瓦的虚拟电厂,可以是一些工厂,还可以是一些大型公共机构,有大的负荷参与,它相对就比较稳定。对于用电高峰期时用电少、或者不用电的主体,要给一些补贴、支付一定量的收益,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通过机制的设计、用市场的手段,引导用户侧来适应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据了解,早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就已开展虚拟电厂的试点工作,部署了多个虚拟电厂项目,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数据。比如,2017年,上海建成黄浦区商业建筑虚拟电厂示范工程;2019年,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公司优化创新虚拟电厂运营模式,并服务北京冬奥会。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今年1月印发实施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则进一步提出,要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作为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业态,虚拟电厂应用前景广泛;且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微电网的快速发展,这一负荷精准控制模式也将进一步延伸到居民用电侧,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参与到虚拟电厂的价值创造中来,进而更大范围地达到“削峰填谷”、维持电力供需平衡的目的。林伯强说:“其实夏天的用电高峰,主要还是居民和商业,这些都是比较零散的。通过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通过虚拟电厂来应对这种高温,进而推动需求侧响应,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稳定性,应该是有效的。”

当前,相关企业纷纷加速虚拟电厂布局。据悉,华北电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虚拟电厂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国家电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智慧虚拟电厂平台上线;国电投深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虚拟电厂平台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林伯强认为,明确的“双碳”目标及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为我国的虚拟电厂打开了市场新增量。林伯强介绍:“目前风电、光伏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约5%,经过计算,往‘碳中和’目标靠拢,2060年这一比例将接近65%。这个比例非常高,但它还需要处理不稳定性的问题,所以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虚拟电厂,我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解决不稳定的问题,它是一个工具,把今后我们在用的包括一些电器等都归入到一个管理系统,以更加低的成本来更加有效地节能减排。”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