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其中提到“鼓励医疗机构开设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开设这类门诊并不是新鲜事,在此之前,各地已有医院开设这种错峰门诊。

以夜间门诊为例,部分医院对外宣称:解决上班族、学生族、银发族等白天看病不方便的问题,缓解市民挂号难,以提高就医感受。那么,在实际操作中,错峰门诊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在具体操作环节,还需补齐哪些短板?

 

晚上七点,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室里仍然灯火通明。患者赵女士正在准备进行针灸治疗。

赵女士是上班族,经常因为工作劳累引发颈椎和腰椎酸疼。她白天请假不便,直到疼得受不了了才会请假就医。知道夜间门诊开诊后,赵女士第一时间就预约了。

“平时白天要上班,基本上没有时间,现在这边有夜间门诊,对上班族来说还是挺方便的,晚上下班就可以直接过来。”赵女士说。

今年3月,马鞍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开设了夜间门诊。夜间门诊时间是周一至周四的17:00-20:00,出诊医师同日常门诊一致,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按预约时间段就诊。

马鞍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孙元告诉记者:“既然是为患者服务,就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他们能够治疗的时间是在下班之后,等于是延长了下午的工作时间。目前夜间门诊是开到20点。”

孙元介绍,他们的夜间门诊主要针对高强度工作引起的都市常见病,如睡眠障碍、颈椎腰椎酸疼、胃肠功能紊乱,夜间门诊开设以后每天的预约基本满额。

2021年,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推广开设夜间中医门诊的通知》,在全省中医医院推广开设夜间中医门诊,有条件的医院同步开设午间门诊;鼓励医院将就诊患者较多的科室或专家的上午门诊延长至午间、下午门诊延长至夜间。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出重磅政策,要求大医院号源提前两周向基层开放。其中指出,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出诊管理,结合号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出诊单元数量及每诊疗单元接诊人次数量,鼓励开设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

北京市民张女士说,错峰门诊极大方便了上班一族的看病就医。“之前我的家人跟我们家孩子都去过这种夜间门诊,因为他们白天上班或者上学,所以有些时候不是特别急的病,可能就会选择周末或者晚间门诊去看,这样就不用请假。”

除北京、安徽两地政府发文以外,其他地区的医院夜间和周末门诊也存在“自我驱动”。从2022年6月中下旬开始,上海多家过去一号难求的大医院放下身段,引导患者错峰就诊。

实际上,夜班和周末门诊并非当下才有的新举措。北京已有多家医院开设了错峰门诊。

北京天坛医院国际医疗部自2021年4月起,增设黄昏门诊。同时该院在无假日医院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普通门诊延时服务,实现“早提前、中午连、下午延”的持续应诊。

北京天坛医院相关部门对患者就医情况进行梳理发现,部分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患者需求量较大,日间门诊时段难以完全满足患者需求。同时,传统的门诊多开设在工作日,对于一部分上班族而言,需要请假、调整工作时间等,仍有不便之处。通过对患者需求的综合梳理,医院决定在国际医疗部开设黄昏门诊。黄昏门诊开诊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17:00-20:00,由医院各学科患者需求量较大的专家出诊。

但错峰门诊运行的效果,却因院而异。北京一位年轻的住院医师说,“有时一个晚上只有三五位病人,都是患慢性病来开药的。”部分医生认为,引导患者错峰就医的初衷一定是好的,但夜间门诊患者少、周末门诊医生常年无休等状态,导致在很多时候,医生加班无法换来对等的效果。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认为,医院开设错峰门诊应量力而行,综合考虑利弊,从实践来看,有的医院夜间门诊的病患量并不大。

赵斌指出:“可能还是人力成本过大,因为病人的需求没有那么大。当然对病人是有好处,但也要考虑到人员投入的问题,医护人员也没有那么多,而且疫情之下大夫的工作负担也很重。”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医院只开设夜间门诊,却不开设夜间检查、药房等辅助科室,患者想做相应的检查,只能退掉号之后再挂个急诊号,这不仅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也会让值守的门诊医生感受不到夜班的价值。

多位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卫健部门鼓励医院开设错峰门诊,不能一刀切,应该由医院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要通过大数据和深入调研,高效地匹配看病需求和医疗资源。

知名健康科普专家、河南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陈小兵教授对中国之声表示,评价错峰门诊的运营效果,应从科学性、可行性和普及性等角度来综合评估,应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实效。

陈小兵说:“要所有的医院都这样搞?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大夫都这样搞?也不是。所有的科室都这样搞?也不是。普及性很重要,我觉得没有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有选择性地针对某一些病种、某一些专家、某一些医院,绝对没问题。”

陈小兵表示,对那些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来说,会有很多患者慕名远道而来,希望专家帮助分析病情,帮助决策治疗方案,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医患双方较长的时间沟通,显然不是门诊上三言两语就能解决患者需求的。

陈小兵建议:“大医院的大专家,愿意参与这个事情的,每周可以抽出一个晚上,给大家满足这种需求。但是病人的挂号费可以增加,比如过去是多少钱,现在可以增加到多少钱,相当于是做一个深入的医患沟通和交流。”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开设错峰门诊的医院不能强制排班,要采取鼓励自愿的方式让医生工作。在内部考核上,也要弱化或避免对全局产生影响,向增量业务收入要收益,不动存量业务收入的利益分配。

还有医生认为,一窝蜂上马错峰门诊是一种资源浪费,医院应该专门针对上班族容易患的病开设夜间门诊,在时间上也应该依据常见病发病季节去调整。

作为知名度较高的肿瘤专家,陈小兵每天的患者比较多。他总结说,他的患者分为三类,一类病人目标很明确,就是来检查、住院、治疗的;第二类是来咨询的,希望专家帮他分析病情,帮他决策拿治疗方案;第三类病人仅是挂号来开药、复查等。

因此,陈小兵认为,开设错峰门诊,各医院应量力而行,分析患者的就医需求,提供多层次的就医服务。“对大夫来讲要分层次,对病人来讲也要把他的诉求分门别类。按照疾病的种类,再进行分层分类分专业。”

编辑:李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