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我国第三批18名航天员赴巴丹吉林沙漠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的照片火出了圈。

在野外,航天员有可能会遇到种种意外情况,比如骨折、烧冻伤,甚至还会面对毒蛇猛兽。如何在这些艰苦的环境下自救生存,利用自然条件在沙漠里生火、烧水、烹煮食物,据说也是航天员的必备本领之一。

航天员们要掌握的技能已经不少了,为什么还要再加上一项“荒野求生”?飞船返回时的位置是如何实时跟踪确定的?航天员的选拔具体有哪些要求?

 

航天员“荒野求生”为哪般?

航天员不仅要进行正常的飞行任务训练,还要针对性地进行某些训练以应对非正常情况。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介绍,在飞船飞行过程中,起飞和返回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截至目前,人类在飞行任务中牺牲的18名航天员,均丧生于发射起飞或返回阶段。我国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最初设计时可靠性指标为0.97,为进一步确保航天安全,增加了逃逸系统,安全性指标为0.997。可靠性0.97表示发射100次可能允许出现3次故障;安全性0.997表示发射出现1000次故障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只允许3次不成功。尽管如此,仍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野外生存训练就是以防万一的必要措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东风主着陆场均位于巴丹吉林沙漠附近,如果在起飞阶段出现问题并实施紧急逃逸,航天员乘坐的神舟飞船大概率将紧急降落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而如果是在返回阶段,神舟飞船紧急撤离也难保精准降落在原定着陆点。因此,航天员必须牢牢掌握野外生存技能,等待救援人员。

寻找飞船的“千里眼”

几乎每一次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的过程都能被拍摄到,救援人员往往也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甚至神舟十三号返回时,实际落点和预报落点仅差130米。返回预测为何如此精确?

一方面,飞船本身有测量自身位置信息的设备,例如,惯性导航系统采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传感器,可以测量飞船参数,北斗导航卫星终端也可测量飞船自身位置信息。另一方面,地面也有大量测控站和测量船提供位置信息服务,一是利用遥测手段,通过飞船与地面之间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和接收,精确地测量飞船位置和速度;二是利用雷达这一外测手段,通过飞船反射无线电波确定飞船位置。正是因为遍布海内外的测控站、测量船以及东风主着陆场配置的雷达光学测量设备等系统的密切配合,预报飞船位置信息这一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杨宇光表示,虽然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技术精确测量返回舱的位置,但实际落点在何处,还需要看“风”。如预计有大风天气,可能会推迟返回或更换着陆场。

 

航天员是怎么选出来的?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战斗机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心理与身体素质等与航天要求最为接近,因此,航天员一般从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且选拔标准十分严格,对年龄、身高、体重以及飞行时间都有一定要求。

我国第一批航天员选拔标准规定,男航天员年龄25-35岁、身高160-172厘米、体重55-70公斤、累计飞行需在600小时以上;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标准规定,男航天员年龄30-35岁、身高162-175厘米、体重50-74公斤;女航天员身高160-175厘米,体重48-74kg。我国第二批7名航天员均在飞行员中产生,平均飞行时间1270.7小时。

目前我国共有三批航天员,与第一、二批航天员不同,第三批航天员除了从空军飞行员选拔航天驾驶员之外,也从相关科研人员中选出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太空环境复杂,航天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首先,有肢体障碍、精神疾病、慢性病或有潜在患精神疾病、慢性病等风险的人都不能成为航天员。其次,选拔过程中,科研人员还会对候选者的脑功能、肺功能以及心血管功能进行评定,进一步了解他们身体的机能储备和调节能力。此外,“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也是航天员选拔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项目,包括低压缺氧耐力、超重耐力、前庭功能等共17项生理功能的检查。

选拔航天员,要先从普通的候选人中挑选出合格者,成为预备航天员;之后,经过长期的航天员训练,从预备航天员中挑选出可以承担飞行任务的真正航天员,参与飞行任务。层层筛选,才能优中选优。相信此次参与训练的第三批18名航天员,定能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一番贡献。

监制:梁悦

记者:富赜 张棉棉 杨扬

编辑:罗江 彭毓姬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