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本期推出:贺敬之与《南泥湾》的诞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军加紧了对我敌后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对此,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南泥湾为主的大生产运动。经过三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1943年新春佳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需要编排一组节目,慰问陕甘宁边区“生产模范”第三五九旅的全体官兵。鲁艺新秧歌运动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安博找到诗人贺敬之,请他创作一首关于南泥湾的歌曲。

19岁的贺敬之被三五九旅广大官兵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热情所感动,一气呵成,接到任务的当天便写出了《南泥湾》的歌词。写完歌词,贺敬之找到当时鲁艺的同学马可来帮忙谱曲,马可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

贺敬之: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上前,鲜花送模范,感觉自己这颗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跟这些山、水、土地,跟这些老百姓都混在了一块,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贺敬之1924年出生于山东枣庄,15岁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他硬是靠步行一路走到了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随后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贺敬之说,延安就像母亲一样,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贺敬之:延安对我来讲,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到延安的时候,不满16岁,我的自然生命,也是小米饭把我养大的,我也是喝延河水长大的。延安决定了我的一生,我的人生道路、艺术道路,所以我把延安称作母亲。

《南泥湾》很快在广大边区和大后方传唱开来,深深地鼓舞了正在抗战中的全国军民。1964年,《南泥湾》入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从此,《南泥湾》更加广为流传,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被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王艺 季苏平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周天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