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记者徐升 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近年来,宁夏银川市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构建一体化集成审批服务模式,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枚公章管审批。已经实现上千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企业开办时间以分钟计时,最多不超过半个工作日,群众办事满意度明显提升。

工作人员:这是铁路道路的,你再往下拉,水利的都有了。这是一个综合的大项。

办事群众吕渊:懂了,那我把这个选上,所有工程都可以了。

最近,宁夏银川一家水利工程企业的会计吕渊在银川市民大厅变更企业业务范围时遇到了困难,工作人员在了解后,及时耐心地为她解释了相关政策,帮她解决了问题。吕渊表示:现在这个比较好,我只要增加经营范围,所有的工程都是可以对接的,特别方便。在家如果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来这边一次性就都给解决了。

银川市民大厅展示宁夏构建的一体化集成审批服务模式(央广网记者 徐升 摄)

从2014年开始,银川市将散落在全市的69家单位511类987个审批、政务服务项目集中到市民大厅为群众服务,群众办事不再四处跑腿。但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银川市并未满足于简单的归纳集中,开始不断简化流程,先后7次大规模削减流程,减少审批环节265个,取消合并65个审批事项,让超过95%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了网上可办。

据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商事大厅负责人王雪塬介绍,流程简化后,他们有了更多精力服务群众。“我们审批局刚组建的时候,这大厅光企业开办就工商登记的窗口设了20个,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只有2个企业登记的窗口,多出来的人现在在后台做网上的申请审核,还有一部分,就给老百姓提供一些更精准更细致的服务。”王雪塬说。记者问这个过程用了多久,王雪塬表示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

与大厅建立之初前相比,熙熙攘攘的场景如今已不再多见,偶尔略显冷清。王雪塬认为,这种冷清的背后,是审批服务理念的变化。“刚刚组建的时候,大厅每天人来人往,大家还觉得这好像才有政务大厅的感觉,配得上这么大体量的大厅,后来智慧化慢慢推行以后,大厅人减少了,也安静了,也体现了我们服务理念上的变化,少跑腿、要不见面审批。”王雪塬说。

与此同时,这里的企业开办速度却比以往翻了几倍,3个小时办结,各环节以分钟计时。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连续5年以15%的速度递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改善,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外地客商孙媛认为,在这里办业务,很有信心。“办事比较方便,去一个政府机关单位,会好好跟你说,我觉得蛮好,不用说要去办个事找个人什么的,只要你把东西带齐全了,他就会好好办。而且速度也特别快。”孙媛称赞。

记者:很有信心?

孙媛:对对对。

群众满意度的提升,也归功于银川市民大厅开门纳谏。在银川市民大厅的一些显眼位置,都设置有“找茬处”和“事难办”反映窗口,简单明了的诉求受理窗口让群众投诉、吐槽有了去处,也让大厅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银川市民大厅不动产登记大厅“事难办”反映窗口负责人金莹莹介绍:“一些资料不全的,或者一些历史遗留的,其他窗口解决不了的,我们就跟其他科室去协调处理这个事情,比如原来合同签得比较早,咱们的备案信息没打通的情况下出现这种问题,都是由这个窗口去收集,然后我们用各个部门去协商、去解决这个事情。”

根据统计,从2014年到2021年,银川市民大厅审批效率提高了5倍,群众满意度由过去的不足60%,提高到了98%。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井胜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标准化服务流程,继续改善营商环境和群众办事体验。他介绍说:“下一步,我们由过去的规范化向标准化迈进,由便利化逐步向智慧化迈进,一枚印章管审批,逐步向一枚印章管数据转变,实施数据的共享互联互通,更多的事项能够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和无证明之城,群众办事不出社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将成为现实。”

宁夏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冯自保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依法治区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法治建设责任制,制定年度法治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协调解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为推进先行区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