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遵义10月18日消息(记者张兆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追寻》,本期推出《转折向胜利 精神放光芒》,讲述“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

 

早晨上课铃声一响,遵义市东风小学副校长马迅就探身进了教室。

这次,他要给孩子们讲讲遵义会议,还有老红军李光的故事。

马迅:你们知道李光爷爷吗?知道的举手。

学生1:知道。

学生2:他是一位老红军战士。

马迅:红军战士是干什么的?

学生3:是保护国家、保护人民的英雄。

李光,是马迅的外公。小时候,是地主家的放牛娃。1934年年底,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驻遵义城,李光参加了红军。遵义会议期间,李光和战友们守在外围,保障着会议的安全召开。马迅介绍:“是娄山关战役。当时为了端掉敌人的一个火力点,有重机枪,他就冲上去,右手被打断三根手指。”

小时候,知道了红军当年的艰苦,马迅好奇地挖来草根,想尝尝味道。他说:“我在想这个怎么能咽得下去。他说‘你看我那时候吃这些,我们还不是照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了胜仗’。”

后来,地主家的放牛娃加入了共产党,成了一名人民子弟兵。

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李光一步步走来,参与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

退休后,没读过书的李光投身教育事业,四处捐资助学。“不能让娃娃因为穷念不起书”是李光挂在嘴边的话。他陆续捐款60多万元,帮助了17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李光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的工资,党和人民拿给我的钱,我都拿给贫困学生,我只要在一天、在一年就要为贫困学生捐一点。”

共产党让李光重生,李光改变着外孙马迅。2000年,马迅考上了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学的是“朝阳专业”——信息技术。但外公却让他回到遵义,读师范,做老师。2005年,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的马迅,来到乡村小学任教。

马迅说:“有的孩子特别可怜,冬天的鞋都是破的。从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的根应该是在教育上。”

慢慢地,马迅爱上了学生,爱上了教育。他终于明白,孩子和教育是外公生命中的“朝阳”。

从教16年,马迅参与并见证着遵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高校招生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培计划”、特岗教师招聘……

马迅说:“我们专业老师配备比较齐、比较足,像美术课、手工课、科学课、信息技术课,孩子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了全面培养。”

十八大以来,遵义教育的面貌发生着质变。去年3月,遵义实现整体脱贫,在遵义,再不会有孩子因为穷读不起书了。

遵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玉新说,得益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与上一个十年相比,遵义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了1000亿元,增幅高达46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现了动态清零,创造了遵义教育发展的黄金十年。

周玉新说:“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歼灭战。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遵义红色资源禀赋和优势,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遵义好少年。”

今年国庆节,马迅带着3岁的儿子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他要给孩子系好那第一粒扣子。

马迅:这是谁?马明晨,你看是祖祖吗?

马明晨:是!

马迅:祖祖是谁?

马明晨:红军。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张兆福。采访中,马迅谈到他的外公几次红了眼眶。他说,自己的泪点特别低。我想,浸泡在这样的红色家庭中,让他有了极强的共情能力。在外公打下的红色江山里,守护着外公倾情投入的教育事业,马迅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