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神似猎豹的薮猫、会吐口水的羊驼、外表高冷的鬃狮蜥……这些原本在我们身边非常罕见的动物,因时常活跃在社交平台,逐渐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近年来,一些人养宠物观念已逐渐发生改变。据权威报告显示,有近四成的受访者将宠物看成自己的朋友,超四成受访者把宠物当作亲人。预计到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市场规模将接近6000亿元。宠物经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小众宠物”走私、饲养野生外来物种等情况突出,“小众宠物”经济背后,法律和生态等方面的风险不容忽视。

杭州动物园里正在休息的薮猫(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CFP)

薮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中部和东部的一种形似小型猎豹的猫科动物,但这样一只非本土动物今年8月却出现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附近,成为今年北京市救护的400多只外来物种中的一员。经调查显示,这只薮猫属于未经批准私自养殖后逃逸,或被擅自放生野外的。

长期从事猫科动物研究和保护的猫盟CFCA保护主任宋大昭介绍,即便被长时间豢养,但薮猫作为一个凶猛野生猫科动物的习性不会改变。“薮猫是一种比较凶猛的、具有杀伤力的猫科动物,它能造成的破坏以及它的杀伤力,家猫跟薮猫不可同日而语。归根结底它是一种野生动物,在中国是没有自然分布的。所以,在中国你如果看到有人家里养薮猫,首先个人是不能养这个东西的,即使它可能是被人从小养大的,或者是被人养了很长时间的,说起来可能野性没有那么强烈了,但骨子里还是野生动物。”

柯尔鸭、羊驼、鬃狮蜥、豹猫这些原本小众的宠物现在已经时常活跃在社交平台上,异宠交流平台、异宠医生等市场也在不断延伸。有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宠物市场上,除了超过七成的宠物主养了猫、狗作为宠物外,有10.8%、6.7%的宠物主养了鸟类、啮齿类动物作为宠物,其他类型的宠物占比则达到了9.8%。其中,小众宠物大致分为三类:爬行、节肢和特殊品种的哺乳类动物,购买渠道主要是线上交易。在网站搜索薮猫,在页面最上方出现“野生的动物属于大自然,请拒绝购买、饲养”的提示之下,一家出售薮猫的网站直接出现在页面广告位上。商家介绍,他们出售的薮猫可分为赛级和宠物级,是一手货源。

商家:薮猫有,(现在)很难弄,宠物级的起步也要十五万,咱们这还是一手货源。

记者:饲养上有啥要注意的吗?

商家:(楼房)肯定也是要圈起来养的,不能说随便放在外面。很好养,吃生肉。现在我手里也没有,我得去养殖的那里,现货都是几个月的。

从好奇和兴趣开始的异宠饲养,却有可能已经违法。

薮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国内不少商家表示,所售卖薮猫为养殖、混血,但事实上,将薮猫和家猫杂交繁育的一代到五代品种依旧等同于原生物种薮猫。

而部分宠物主并不长久的喜爱,也对这类宠物和其他本地物种的生物安全造成威胁。一方面,饲养不当,特殊宠物医疗缺口等问题导致此类异宠死亡的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弃养和随意放归的问题也随着“异宠”饲养队伍的壮大而加剧。仅在今年,北京野生动物保护繁育中心接收救护的外来物种就占到全部接收救护总量的近1/5,由于没有合法来源,也未经检疫防疫,这些外来物种极有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或形成生物入侵。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文洪说:“生物入侵物种,对于本地物种肯定会产生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多数都是负面的。由于这些负效应,外来物种一旦形成规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经粗略估算,目前每年我国因外来物种带来的损失近1000亿元人民币。为了不让这些异宠对本地原生动物发生竞争,此类动物在救助后也只能待在笼舍。专家建议,公众不应饲养此类物种,以避免给自己、动物和环境都带来损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透露,将进一步对野生动物私自饲养、违法放归进行监管:“我们也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开展全市野生动物栖息的调查和栖息地保护工作,为将来野生动物的保护奠定一个更加好的基础。”

纵横点评

异宠与一般意义上的猫、狗等伴侣动物的最大差异在于,它们并未经过人类成千上万年的驯化,仍然是野生动物。而近年来,有关毒蜘蛛、毒蛇、鳄鱼等异宠伤人事件也屡屡发生,饲养异宠背后的安全隐患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野生动物野性难驯,如果作为宠物饲养,极易因为监管不善,造成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体验饲养乐趣的方式很多,家养的猫狗或许是最佳的选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交易就没有捕猎。饲养宠物,千万不能触碰法律法规的底线。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我们必须自觉抵制饲养外来物种,不给外来生物入侵留下任何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