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是中秋佳节。像月饼这样的食品一般保质期特别短,很多都只有一周的保质期。有些家庭觉得中秋节一过,送人不合适,扔了又可惜,吃多了又不健康,这没过期的“过季月饼”反而成了家家户户难处理的“烫手山芋”。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增强,月饼这种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食物该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些临期食品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循环利用?

(图片来源:CFP)

近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的一处花园内,一场“月饼大改造”正在进行。在这里,五仁月饼在两位厨师的改造下焕发新生:五仁馅配上椰枣,做成了方便携带的能量棒;切下来的饼皮配上酸奶、水果,就是颜值与味道兼备的酸奶水果杯。这场“零废弃月饼大作战”,因为“零浪费”受到市民称赞。

中秋节一过,像月饼这种时令食品立刻过了季,家里的“剩余月饼”该如何处理更合适?金华市民王丽说出了自己的小妙招:“把月饼切成片夹在无油的粗粮中食用,或者把枣泥、豆沙馅掏出来,混在八宝粥和燕麦粥里,就没有那么甜和油腻了。”

由于月饼本身就是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食品,如果进行二次烹饪处理,营养师则建议尽量避免煎、炸等烹饪方式,配米、面也不建议,因为月饼本身就含有较多的面粉,这样的搭配会增加更高的摄入能量,影响身体健康。

营养师说:“配水果、蔬菜是可行的,但需考虑总能量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不可多食。也需要避免使用沙拉酱等高脂肪、高热量的调料,配奶制品也可行,搭配低脂牛奶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若搭配酸奶则建议使用无糖酸奶。”

其实,相比于经销商和厂商来说,消费者剩余的月饼只是“零头”。在湖州一家零售糕点食品的门店里,记者看到,中秋过了店内依然堆放着100多盒月饼。湖州王家福糕点老板徐民告诉记者,这些月饼他们会退回给经销商进行回收处理。

有一项针对3505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34.1%的消费者表示,往年中秋节的月饼都会吃完,18%的消费者表示会剩一点月饼,34.7%的消费者表示只吃了一部分,也有4.9%的消费者表示会剩很多。特别是月饼的社交属性让部分对月饼“不感冒”的民众背负上“甜蜜的负担”。

在上海月饼的大改造活动上,如果月饼太多改造不过来,则请捐赠者直接寄往“食物银行”,进入分发程序。什么是“食物银行”?

2015年,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在浦东塘桥落地了中国首家社区型“食物银行”,既避免了舌尖上的浪费,也惠及了困难户。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这家“食物银行”每天早上七点半,都会为社区低保户、环卫工人等人群免费发放食物,而正在发放的蔬菜大多来自超市,他们原本因临期面临被销毁的命运,却在这家“食物银行”找到了新的出路。

如今,上海的“食物银行”已经有100多个循环点,而且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起了庞大的食物信息数据库,确保每一份进入循环利用网络的食物都是安全可靠的。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该项目已经回收募集700余吨被浪费的食品,并将其分发给全国各地有需要的人群,累计受益人次80余万人次。

同时,在海口、厦门等地也纷纷开始试点“食物银行”,把当天没有卖完的食品放在定点站,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