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张新成,代表作《你好,旧时光》《以家人之名》《百炼成钢》等影视剧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正式开播,同步在总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上线。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张新成。我要讲述的文物是一枚联合国和平勋章,勋章分为勋带和铜制徽章两部分。勋带颜色鲜艳,正中间的深蓝色条纹,象征国际安全;右侧的白色代表和平,而左侧的红黄绿三色线条,是马里共和国国旗的颜色。勋章的主人——维和战士申亮亮,将生命留在了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非洲马里。如今它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向人们无声地讲述着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

申亮亮的联合国和平勋章

马里地处西非内陆,多年来战乱不息,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应联合国请求,中国向马里派出维和部队。2016年3月,29岁的申亮亮成为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的一员。他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当得知团里要组建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工程兵大队时,我兴奋得一夜未睡,我志愿加入维和大队,这是使命在召唤。”

为了能在考核之前快速提升自己五公里越野速度,申亮亮偷偷在作训服里面穿上了10多公斤的负重衣。考核终于通过,5月18日,申亮亮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前往马里的维和之路。

申亮亮在马里巴马科机场留影

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地坐落在马里的东部重镇加奥市,这里地处冲突各方的中间地带,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岗哨是营区的最后一道防线,马里时间5月31日晚上,申亮亮和战友司崇昶在维和营区2号门岗执勤,远处开来了一辆白色皮卡车,司崇昶觉得不对劲。

司崇昶:我第一时间感觉这个车很可疑,我说亮亮注意,这辆车很有问题。车一加速,我们就采取了措施,亮亮报告,我这边就装上子弹,朝皮卡车射击。

皮卡车撞上防护墙,前翻落地,燃烧起来。情况不妙,是自杀式汽车炸弹!岗哨再往前50米,就是维和官兵的居住区。

司崇昶:亮亮说我是主哨,快撤!“啪”就给我推出去了,在他推出我的一瞬间,爆炸了。我让冲击波冲出去几十米远,当时就昏迷了。

至死都坚守哨位,至死都手握钢枪,第七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装备助理卞龙回忆,申亮亮最后的姿势诠释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职责。

卞龙:他的身体都已经被沙箱埋住了,挖到最后发现他的身体下面还压着那只烧焦了的九五式自动步枪的枪管,(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拿着自己的武器,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申亮亮(中)和战友们合影

出生于河南温县温泉镇西南王村的申亮亮是一个留着寸头、国字脸的男孩,他从小就有一个当兵的梦想。申亮亮的父亲申天国说,自打儿子高中毕业后当兵的11年里,在家的日子加起来不过一百七八十天。

申天国:我问他苦不苦,他说不苦,我喜欢。部队在东北雪地里拉练,他就不说苦。

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组织应急反恐演练

奔赴马里后,申亮亮们每天5点多起床,每个小分队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搭建板房、排污水、清理生活垃圾……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抢救生命,在恐袭威胁下坚持施工,在冲突边缘执勤巡逻。但申亮亮从不向父母诉说危险和艰苦的真相。

“爸爸妈妈你们好,我们这一切都很好,住的都是集装箱房子,我们吃的穿的,包括一切用品都是国家的,什么东西都很好。”这是申亮亮牺牲前给父母留下的最后一条信息。他是中国维和部队的第17名烈士,用生命中最后37秒,独自面对500多公斤炸药袭击,换回了营区上百名战友的平安。

几天后,他的灵柩跨越11个国家、飞行上万公里回到祖国。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这枚联合国和平勋章。

申亮亮魂归故里

战友评价1:他就是什么事都先想着别人,然后平常战友有啥困难了他心里边都记着,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

战友评价2:把生的希望给我了,他自己留在岗哨里,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事要是个梦多好……

在战友们眼中,申亮亮是个热心的大男孩。悲痛之余,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维和?一位中国维和战士曾说,因为我们要维护人类文明的底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刘中刚还讲了另一层原因:“中国军队走出去是有风险的,但是这种风险也是值得的,更是必须的。因为它不仅给当地的和平安宁带来了福音,更主要的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拓展了空间,真正发挥了捍卫的作用。”

2019年9月25日,申亮亮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自1990年4月,联合国维和行动简报上第一次出现中国军人的消息开始,31年以来,我国已经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多人次,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国防大学副教授张兢这样评价中国维和部队的表现:“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走向世界,他们真诚、善良、友好的和平形象也逐步深入人心。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大爱与胸怀。”

2017年3月,中国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参与失事客机救援工作

此刻,在申亮亮烈士曾经的岗位上,中国“蓝盔”们依然坚守着职责。就在不久前的6月16日,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410名中国官兵被授予了联合国和平勋章。勋章正中的图案,是整个世界正被象征着和平的橄榄枝紧紧环绕。

姚静:我是申亮亮纪念馆讲解员姚静,出生于1991年。人民英雄申亮亮,始终坚守哨位履行职责,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的事迹让我肃然起敬。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无数像申亮亮一样的英雄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作为一名讲解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讲好英雄的故事,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总监制: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高岩

总策划:樊新征 崔欣

策划:丁飞 孙鲁晋

协调:冯烁 朱敏 李昊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朱梁文轩 丁飞 张晴

编辑:刘梦雅

讲述人:张新成

制作:刘逸飞

新媒体:杜希萌 王远 江晓晨

音响资料整理:方媛

顾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鸣谢: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 河南省温县申亮亮红色教育基地